第十七章 北魏冯太后(第6/7页)

孝文帝即位起十年间,总共爆发十一起农民起义,平均一年一起。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这是北魏孝文帝时期民间流传的一首乐府歌词,展现北方女子飒爽、英武的巾帼风采。李波小妹李雍容骑术高超,箭法精湛,风卷蓬草,一箭双雕。最后一句话点明主题,妇女如此,男儿还了得!强大的李氏家族是一支反抗北魏帝国的起义队伍,击败过北魏的正规军。平定叛乱的恰恰是与李波同为豪强的李安世,他诱斩义军将领三十多人,一举平叛。

李安世从中看到了北魏帝国的危机,提出了著名的“均田制”。在他看来“均田制”目的有三:第一,平息帝国与农民的矛盾;第二,平息朝廷与豪族的矛盾;第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肆 耕者有其田

在这里我们不必过多着墨于经济话题,毕竟这是经济学家们考虑的事情。鉴于“均田制”对北魏帝国的影响以及与当今社会的极度相似性,大体介绍一下。

北魏帝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掌握在国家手里,十六国终结于北魏。每攻灭一个国家,就会占有一大片土地。北魏建国初期,曾经强行迁徙中原各地百姓到六镇屯垦。六镇屯垦线大体在阴山山脉以南,长城以北,东起承德,西至包头二千余里。百姓既有平民也有豪强。

《颜氏家训》记载了当时一些情况,“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即便你是门阀士族、书香门第,原先的达官显贵,只要你不懂会计,不会算账,国家分给土地、农具和耕牛,都要去干活。想当年,我们也曾经有过,上山下乡、劳动改造、支援边疆搞生产的建设兵团。

现在要改革,搞平均土地,那些控制在私人手里的土地怎么办?没收重新分配吗?搞农村公社吗?冯太后和孝文帝没有我们开国领袖的勇气。

说是土地国有,我已经占了,耕种了,能强行收回去再分配吗?连标榜“杀富济贫”的李闯王也不得不说“许业主认耕”,谁种是谁的。

北魏土改在一种温和的氛围中进行,第一次提出“还受”的原则。以生死为断,人死了土地归还国家。也就是说,受田者只获得土地使用权,而不具有所有权。然而,其中又有活扣,分配的土地分“露田”、“桑田(麻田)”和“宅田”。露田必须归还,桑田和宅田不必归还,永远属于业主。露田顾名思义,暴露的田地,就是耕地。桑田即种桑树的田,宅田就是房基地和菜地。北魏政府通过这项法律将其中一部分土地牢牢控制住。

李安世提出土地分配原则是“力更均量”,即“力业相称”,经营能力与经营规模相适应,能种多少种多少。

大家的想法是,分配土地嘛,一人一块。北魏建国初期是这个指导方针,“计口授田”,有多少人口分多少地。这不又来王莽那套井田制,王莽得罪了多少人?豪强大族广占土地,非要收回来分给老百姓,可能吗?打土豪分田地,打不倒什么都别说。你王莽光靠一张嘴,说得好听办不到。

经营能力怎么算?豪强大族不是有奴婢吗?有牛吗?奴隶和牛都要分地。

有钱人满意了。照现在说法,有多少钱分你多少地,这就是经营能力。

算来算去,有的汉人豪强占的土地还是多,怎么办?这也不收回,“多不退,少补”。多了自个留着,少了的,补齐。少了的,自然是指鲜卑新贵族。甚至提出多的地可以自由买卖。

人口密集的地方不够分的怎么办?去宽乡,到吐鲁番去,那种地方还可以向国家借田。窄乡一人八十亩,宽乡二十里,种去吧你。当然,打个比方,跑不那么远,当时人口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