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北魏冯太后(第4/7页)

叁 诈作赵郡鹿

土地国有还是私有?这个命题长久以来困扰着中国人。从夏商周的井田到现在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及“土地承包责任制”和“流转土地承包权”。人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争,轻则形成党争,重则国破家亡。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生存的根本,而土地则是产生粮食的地方。也许有人会说:“我吃肉。”那么动物吃什么呢?国家制定土地政策目的基本有三:第一,保证粮食供给;第二,刺激经济发展;第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之后,国家逐渐放松征收粮食的赋税,转而全力保证粮食供给。中世纪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财富主要从农业中来。土地问题是国家考虑的重中之重。北魏国率先进行土地改革。北魏国的土改有它的急迫性,也有它的有利性。许多人会说,北魏之所以搞均田是因为国家手中掌握许多土地,而南朝不具备。可我们应该看到,江南土地大开发是在东晋和刘宋两朝实现的。

刘宋王朝土地私有,建国初期不允许“封锢山泽”,到了孝武帝刘骏时代,完全放开了,土地自由买卖,爱怎么搞怎么搞。随着江南的繁荣,传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南北朝时代,南方经济较北方发达。

土地国有好,还是私有好?秦国的商鞅给出了答案。“废井田,开阡陌”,也就等于废除土地国有。对土地极度渴望的民众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最终统一中国。

然而,当土地得不到扩张的时候,一个土地私有的帝国将面临极大的困境。秦末、两汉末,以及南朝末年。人口不断增长,土地不断兼并,很多人吃不上饭。除非你去发动战争,侵略别的国家。

中国地理形势决定难以扩张,北有草原和森林;南有亚热带林地;东有大海;西有高原和沙漠。内部解决注定要有动乱。古代现代一个道理。当今世界粮食问题之所以不紧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大陆的发现。美国社会之所以相对稳定,就因为它是个新大陆而已,和文明关系不大。如果下去两百年,美国人口达到十五亿,恐怕美国人也难以过得如此悠闲。所以,我们不应该指责西欧人口的负增长,更不该指责中国的计划生育,机器大生产形势下世界上的人越少越好。

北魏帝国面临着这样的形势,扩张的势头已被地理环境遏制,只能反求诸己。

公有制的“井田”能不能复古,答案是否定的,谁也不愿意做王莽。那么,西晋王朝的“占田制”可不可以恢复?“占田制”说白了是“限田”,和土地私有没什么区别,如何能够限制统治者去搞兼并呢?

既要把土地掌握在国家手里,又不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北魏国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前无古人地制定出“均田制”。

“均田制”实现了中国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了吗?看看它的设计师吧!

首次提出“均田制”方案的人是一个大豪强,北方的高门望族赵郡李氏李安世,他是北魏名臣李孝伯的侄子。李安世十一岁即被选为中书学生。据说面试的时候,文成帝拓跋濬当时嫌弃李安世太小,但小安世朝堂之上应答如流,举止得体,成为最小的天子门生。

萧齐皇朝外交官刘缵最欣赏李安世。刘缵是南朝的美男子,为俊秀风流、光彩照人的江东名士,与冯太后上过床,有过鱼水之情。如果说冯太后和王睿、李冲之间存在深沉热烈的爱情的话,那么她和南朝使者刘缵纯粹是肉体关系的情人。刘缵屡次出使北魏,数度和高贵雍容、风情不减的敌国太后云雨巫山、翻云覆雨。冯太后年过四十还能够与江南异国情调的男人产生爱情,称得上一段浪漫的故事。

负责接待刘缵的就是李安世。南北朝外交官聚在一起互相吹嘘自己的国家,从军事政治到文化经济、人文风俗无所不吹。南朝承晋国正统,除了军事之外,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瞧不起北方人,李安世听着很生气,找机会耍笑了刘缵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