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燃烧的翅膀(第6/9页)

还有哪里有枪?

新的情报显示,乐山官军被大量调出后,需要地方团练维持治安,成都督署特地向团练局下发了枪支。

革命党在团练局有内应,送枪的来了。

在广安起义中,熊克武采用的是双管齐下,即一路夺枪,一路攻城。而起义之所以失败,就败在没能夺到枪,导致所有成果随之流失。这次他决定改换思路,来个一先一后——先夺枪,后攻城。

1910年1月22日,乐山起义打响,当天早上首先谋袭团练局。

团练局教练本身就是同盟会会员,按照他的要求,团丁们将枪支往操场上一架,坐进教室听课去了。革命党人就埋伏在操场之外,其他什么都不用做,直接从地上捡捡西瓜就成了。

这么一捡,就捡到了一百多支步枪,加上原有武器,一下子就得以武装出数百同志军,并在距离乐山仅十几里路的新场进行会合。

每一次起义开头都要出点状况,唯有这次异常顺利,熊克武很是激动。按照计划,他又抡起自己的铁脚板,马不停蹄地前去附近的泸州组织其他援军。

让人难以预料的是,这次的状况不是出在开头,而是出在中间。

假如同志军能够即刻顺流而下,直趋乐山,必然能打官军一个措手不及。可是大家都太兴奋了,也缺乏经验,于是光在新场吃饭就耗去了整整一个多时辰。在这一时间段内,乐山知府已经得到通报,并作出了防备。

等同志军往乐山进发时,他们才发现,不仅城头枪炮林立,就连城外都布满了岗哨。

在辄生意外和变故的情况下,众人都慌乱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熊克武不在,佘英承担起了总指挥的责任,率部回撤。

可为时已晚,第二天乐山官军便追了上来,佘英毫不示弱,就地迎战。

与广安起义不同,这次双方在人数和武器配备上都形成了规模,而且各不相让,因此战斗异常激烈。

打一个乐山官军,同志军尚能应付,但是随后从背面袭来了一支官军,使他们立刻处于腹背受敌的窘境,情形就十分危险了。

佘英只得率部且战且退,不料中途又遇到了一支官军。三支官军一齐涌上来,顿时满目都是铺天盖地的敌人。

佘英从小练武,还考中过武秀才,拳脚棍棒很是了得。当时他正身患虐疾,但就靠着这身硬功夫,他独自杀出一条血路,一口气跑到了川滇边境的豆沙关。

豆沙关是古代由蜀入滇的第一险关,从这里一步跨过去,便可以到达云南。然而就在镇上的一座茶馆里,佘英的行踪被密探发现,随后就遭到包围,冲不出去了。

茶馆所在区域,另有一个名称,名叫断蛇坡。“蛇”与“佘”正好同音,断蛇等于断“佘”,联想起这些,就连横跨革命党与会党两界的英雄也感到了一种命中注定的无奈和悲哀。

他曾那么执着地放飞理想,如今风筝还在天上,只是手中那根线已经断了。

佘英被押回宜宾,一起被捕的还有另外一名革命党人。在审讯对质时,佘英故意指着他说:“此人不过是我家装水烟的雇工,把他抓来有什么用呢?”

佘英想要解救自己的同志,然而这位革命党人却大声争辩说:“佘大爷,我是跟你干革命的,你怎么说我是装水烟的?我活着和你在一起,死也要和你在一起!”

负责审讯的官员面面相觑,难以理解眼前究竟都是些什么人。

就义之前,佘英手书绝命诗:“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心不甘。”

在四川的所有起义中,乐山之役是最残酷也是最壮烈的一次,包括佘英在内,死难者达两百多人,四川革命党损失极其严重。

随着乐山起义的失败,熊克武在泸州组织到的援军已起不到任何作用了,他所能做的,只是冒险探监和安抚烈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