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4/33页)

“太子殿下的军事谋略,并不在秦王之下啊!”魏征说。

不用魏征再多说什么了,李建成明白了魏征的意思,于是,几天后上朝,当李渊有了攻打洛阳之意时,李建成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他不能再让他的弟弟——秦王李世民抢他的风头了。

李渊见太子李建成第一个站出来请战,有一刹那的惊讶,但很快就明白了。这个儿子,对李渊来说,显然比李世民更容易被他看穿。他不易觉察地笑了笑,颇感欣慰,毕竟这个儿子不是笨到感觉不到周围的威胁。

李渊是想成全他的,可夺中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如果真让太子率兵出征,赢了当然好,可输了呢?不是对他更不利吗?何况,从作战能力上来看,李渊对李世民更放心,毕竟李世民作战次数比李建成多,更有经验。

李渊犹豫了,拿不准了。他沉默着,目光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间来回睨了几下后,又用眼神给了李建成一个赞许的目光,这才问裴寂:“裴爱卿,此次出征洛阳,你觉得谁更合适呢?”

裴寂从李渊的眼神中,知道李渊并非是真要问他,而是想让他为太子李建成邀功,然后再让秦王李世民出征。裴寂心里也清楚,若论出征的成功率,秦王略胜太子一筹,虽然他更希望太子成功。

“陛下,微臣以为不管是太子殿下出征还是秦王出征,都会大胜而归!”裴寂说。

既然裴寂已经提到了李世民,李渊也就把话抛给了这个儿子。

“二郎!洛阳这一战,你怎么看?”

洛阳的重要,李世民不是不知道。在李渊还没提出攻打洛阳的时候,他已经数次和秦王府的谋臣们说起此事了,可哥哥李建成第一个站了出来,像要抢功似的,让他很不舒服。他便在心里冷笑了一声,打消了主动请战的想法,

他冷眼旁观,心想,不就是我打了几场胜仗,你心里不服气吗?你以为出征很舒服?胜利很容易?你不知道一出征,不仅面临生死危险,夏天要经受太阳灼烤,冬天更要忍受寒冷侵袭吗?在宫里享福的你们,怎会知道出征的辛苦?在你和太子妃卿卿我我的时候,我和我的秦王妃长孙氏,又在干什么?在经受风吹雨淋,生死考验。

李世民越想越委屈,越想越生气。

秦王妃长孙氏跟随李世民出征很多次了,除了公元619年,李世民出征太原时,长孙氏因怀孕没有跟随外,以往每次出征,她都跟着。她要亲自照顾李世民才会放心。

李世民与宋金刚激战柏壁时,长孙氏诞下一子,也就是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如今,儿子还不到一岁,如果再次出征去洛阳,又不知多长时间才能见到妻儿。

不过,既然裴寂已经提到自己了,父皇也问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不说是不可能的了。要说,免不了主动请战,不请战,若被人觉得自己怕王世充,进而觉得自己之前的胜利,都是靠运气怎么办?

李世民上前一步说:“父皇,儿臣愿领兵出征洛阳!”

李渊正巴不得李世民这么说,忙说:“那此次出征洛阳,就让二郎去吧!大郎还是留在宫里,朕有更重要的事交由他来做!”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愣了一下。李建成知道,父亲是在安自己的心,身为储君,他应该考虑更多的是治国,而不是出征。

李世民呢,从李渊那带着笑意的脸上,以及太子如释重负的表情上,感到了愤怒。莫非这都是他们提前商量好的?李世民顿时有种被父亲、哥哥算计的感觉,心里更不舒服了。

(2)

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率兵马正式进攻洛阳,同行的不仅有齐王李元吉,还有李靖。这是李靖自归唐,在秦王府任三卫后,首次跟随李世民出征。

此次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阳,首先想到的就是带领李靖出征。李世民知道父亲对李靖成见很深,也便将带李靖出征当成了一个条件:若想得洛阳,儿臣觉得李靖非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