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战擒二王(第3/33页)

他茫然了,他是太子,以辅助皇上为己任;这个弟弟是秦王,擅长南征北战,开拓疆土,不是很正常吗?所做事不一样,怎么能拿在一起比较?要比,也应该是二弟秦王和四弟齐王相比?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是该不该,能不能,而是现实就是,人们就喜欢拿太子和秦王做比较了,而且在比较后还认为,秦王比太子更有能耐。

太子李建成郁闷之极,不得不在心里把自己和这个弟弟(秦王)做比较。他发现,自己所做的大都是内政方面的事,并不被外人所知,而这个弟弟却不同,他的每一场胜利,别说李唐百姓,就是天下大众都知道。这无疑给这个弟弟增加了知名度。

不能再这样下去,长此以往,自己这个太子会被人遗忘的。

太子李建成为此事焦虑和苦闷时,太子府詹事主簿魏征的一席话,让他越发觉得不能再这样“碌碌无为”下去了。

“太子殿下,秦王大胜刘武周、宋金刚,收复太原,这对大唐是好事,可对太子殿下,未必是好事呀!”在李世民从太原得胜回宫,太子李建成为他举行完庆祝宴后,魏征突然说。

魏征是父亲李渊特意调到他府里的谋臣。从魏征自荐去山东做抚慰大使,写信说服李勣归唐后,李渊便看出了魏征的能力,本想留在身边,无奈看到秦王府人才济济,善谋者众多,而太子府却人才匮乏,有些担心。

李世民的谋略和“奸猾”,李渊是领教过很多次的;长子李建成的“老实敦厚”,他也看在眼里。一直以来,他都希望太子能少些敦厚,多些奸猾,无奈太子天性如此。既然欠缺奸猾,那就派一个擅长“奸猾”的,可派谁去呢?

李渊问裴寂:“朕想派个善谋者去太子府,裴爱卿觉得谁更合适?”

裴寂当即便推荐了魏征,说据他观察,魏征既“忠诚”又“善谋断”且和秦王府一直保持着距离。

“这魏征要是去了太子府,想必一定会对太子有帮助!”裴寂说。

裴寂推荐魏征去太子府,有着他的私心。他已经看出李渊对魏征的欣赏了,也看出李渊想留魏征在身边。如果魏征在李渊身边了,成了李渊的心腹,那自己呢?会不会失去李渊的宠信?

不管会不会,把魏征支远点,最符合他的利益。也就是在那种情况下,裴寂推荐了魏征。李渊虽然心有不舍,却也觉得裴寂言之有理,便让他去太子府做了洗马。只让魏征在太子府做洗马,当时有些出乎裴寂意料。

“知道朕为什么只给魏征一个太子府洗马的职位吗?”李渊问裴寂。

“臣愚笨不知!”裴寂说。

“朕是怕给魏征的职位太高,影响了太子的决断,更怕太子府和秦王府针锋相对啊!”李渊说。

李渊还是在他的皇子间,特别是太子和秦王间做平衡。派魏征去太子府,就是为了平衡秦王府和太子府的“谋”士力量。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他希望魏征最后是被太子李建成亲自提拔上去的,这样魏征就能更加忠诚于太子了。

李渊真是用心良苦啊!

魏征初在太子府只是一名掌管图籍的洗马官,但不久就被太子提拔为詹事主簿。魏征很尽责,时不时地会给太子一些提醒和建议。在李世民夺回太原回京后,在众人都欢呼雀跃,处于狂热中时,魏征就显得冷静多了,并从中看出了对太子的不利。

“本王已经意识到了!”太子李建成说,“可是……一直以来,开疆扩土都是二郎去。”

李建成既委屈又无奈,自唐创建,身为储君,他兢兢业业地辅助皇上,认认真真地在宫里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可结果呢?那个屡打胜仗的弟弟,秦王李世民,竟然风头完全盖过了自己。

太子李建成隐隐觉得,自己的储君位并不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