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铜戈的秘密(第2/5页)

2. 你买哪一站票?

历史学是时间的学问,历史学上的问题和疑案,多是时间制造出来的麻烦。在当时不是问题的事情,到了今天就成了难题。就像这件铜戈上的“十七年”,究竟是哪一位秦王的“十七年”?丞相启和状,当年都是天下第一等的大名人,总理大臣一类,家喻户晓,只因为在时间里浸泡久了,褪了颜色,变了形状,就认不出来了。我常常在想,如果时间列车制造成功了,带着疑问坐上去,到历史中去走访走访,不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吗?

又仔细想了一想,事情怕不是那么简单。坐车要买票,售票处的电光板上显示出大大小小的站名,从民国、清朝、明朝、宋唐,一直到汉秦周商,你买哪一站?这件铜戈,我们只知道是秦国的,当然买秦代这一大站了。不过,秦国的历史将近六百年,国君有三十六代之多,秦代的大站之下,还有无数的中等车站和更小的小站,你在哪里下?总不能站站都下来吧,你必须做出判断和选择。这个判断和选择,涉及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一门基本学问,或者叫作基本功,称作年代学,也叫断代。

以这件铜戈为例,我们怎么来断代呢?

专家们将这件新发现的铜戈,与已经肯定是秦代文物的众多铜戈相比较,根据它们在形状、材质、文字诸种方面都相似的特点,推断出这件铜戈也是秦代的。这种方法,考古学中叫作类型学,思路是类比和类推。大体上是以某一件已经明确年代的物品作标准,将其他没有明确年代的类似物品拿来作比较,根据类型相近的程度推定年代的远近。我们在历史车站确定买大站秦代的车票,就是根据这个方法得到的结果。这个结果是考古专家们根据多年的经验做出来的,相当可信。

确定大站秦代以后,我们必须进一步确定中间站,这件铜戈究竟是六百年秦代历史中的哪一段,三十六代秦国国君中的哪一代?

我们首先来看铜戈上的“丞相”两个字。丞相,是官名,秦代官僚的顶尖,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官职,不是天生就有的,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设置不同的官职。官职有其沿革和历史,这又是历史学中的一门基础学问,叫作官制研究。丞相是秦国的官名,秦国最初设置丞相,是在秦武王二年。秦武王是秦国的第三十代王,秦武王二年,相当于公元前309年,这一年以前,秦国是没有丞相的。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这件铜戈,是秦武王二年以后的产品,启和状这两位人物,是在秦武王二年以后出任丞相的人。

这个结果,用年代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确定了这件器物时间断代的上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对称的世界,正如你有了左手,还有右手,既然推定了上限,当然也就应该去推定下限了。秦国灭亡于公元前206年,这一年,末代秦王嬴婴率领百官投降了刘邦,秦国的历史终结。毫无疑问,这件铜戈时间断代的下限就是秦国灭亡的这一年。

有了这样的结果以后,我们在历史车站买票的时候,就可以考虑买一张从秦王嬴婴到秦武王二年的票了。不过,从秦王嬴婴投降的公元前206年到秦武王二年的公元前309年,一百零三年间共有七代秦王。七代秦王七个站,你买哪一站?还得动脑筋。历史学家又来给你当顾问,他建议你说,不要急,拿张纸拿支笔,先把这七个站排出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线索。于是,我们列出下面这张表来:

有了这张表以后,你知道应该买哪一站的票了吗?换句话说,你该知道铜戈是在哪一代秦王在位期间生产的,启和状是哪一位秦王的丞相了吧?有没有人马上回答得出来?如果没有,我提示一下,请大家注意“在位年数”。四年、五十六年、一年、三年、三十七年、三年、四十六天,在这些数字后面,就隐藏着铜戈断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