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内内内内(第4/14页)

1944年4月,日军派出15个师团外加5个旅团的兵力发起进攻,担任防御任务的30万中国军队一触即溃。日军一支500人的小规模部队就能打垮数千人规模的中国军队。中国军队指挥官们用卡车把自己的家属和财产运到内地,陈纳德抱怨说,如果史迪威之前能多运一些战备物资给中国军队,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实际情况是,饱受质疑的那些部队中,有一些已经得到了大量的美国装备,而却被指挥官们拿到黑市上给卖了,有的还被卖给了日本人。白修德发现,在委员长声称已经组织力量准备奋勇抵抗的几个地区,只有两个由强征入伍的农民组成的装备奇差的团。面对日军强大的攻势,这样的军队不堪一击。

那些人缓慢地往前走着,摆在这些苦难的中国士兵面前的只有灾难……他们疲惫不堪,面黄肌瘦,枪支老旧,棕黄色的军装上打着补丁。每个士兵的腰带上都挂着两颗手榴弹,每人的脖子上还吊着一个蓝色的像意大利香肠一样的布袋,里面装着大米,这是中国士兵唯一的战场粮食补给。他们的脚上穿着破旧的草鞋,脚都已磨破,头上则戴着用树叶编成的鸟巢式样的帽子,以便遮挡阳光,同时还可以用作伪装。大滴的汗水从他们身上洒下来,脚底下尘土飞扬,炎热席卷了全国,田野里也炎热难耐,稻田里掀起了轻微的麦浪,发出耀眼的光芒。

战斗开始不久就结束了。“中国士兵们几乎是仅凭着血肉之躯战斗,”白修德写道,“他们翻山越岭,在光天化日之下死去,没有任何支援,也没有方向。他们注定要灭亡。”

飞机场被日军炸毁后,陈纳德和蒋介石加紧安排,准备让史迪威当替罪羊。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来重庆小住了几日,史迪威不在重庆,所以无法替自己辩护,他此时正在缅甸境内指挥军队进行跨越时间长、战斗极为惨烈的密支那战役。那次战役是“二战”期间美军在亚洲大陆进行的规模最大、战绩最为卓越的战役,也是美国作战部队(梅里尔的“掠夺者”)直接参加的唯一一场战役。

为了粉饰太平,委员长下令把所有的乞丐都抓起来绑在一起,送到远离重庆市区的地方。负责接待华莱士的是宋子文和约瑟夫·艾尔索普。华莱士的耳朵还没有从飞机的轰鸣声中恢复过来,便塞满了关于史迪威的种种罪过。

经过与委员长的多次会晤,华莱士向其施加压力,成功地说服委员长允许美国人向共产党总部延安派出一队观察员。不过蒋介石也采取了以牙还牙的策略。在乘车去机场为华莱士送行的途中,蒋介石要求让阿尔伯特·C.魏德迈少将来替代史迪威。魏德迈是驻扎在印度德里的蒙巴顿勋爵手下的参谋人员,为人随和,处事也比较灵活。委员长还希望罗斯福新派一个私人代表,替换掉爱找麻烦的驻华大使克拉伦斯·高斯。抵达此次中国之行的下一站昆明后,经过一夜的考虑,华莱士给总统发去了如下报告:“蒋介石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只能在短时间内可利用的人,人们不认为他拥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智慧和政治力量。战后中国的领导人很可能随着形势的演变而出现,或者通过革命方式产生。目前来看,很可能是通过后一种方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随着重庆方面反对史迪威的政治压力越来越大,美国陆军部却越来越坚定地支持他,并敦促罗斯福把“酸醋乔”擢升为四星上将,坚持让蒋介石把在中国国内、缅甸和印度境内的所有中国军队都交给史迪威指挥。“我们完全理解委员长对史迪威的态度,”参谋长联席会议给总统的一份备忘录中这样写道,“……但实际情况是,他在英国和中国当局坚决反对的情况下采取的行动或提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