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投身革命(第3/10页)

抵达天津之后,孙文把备好的上书草本交给了王韬的那位熟人,希望能够转到大学士手中,结果却是空欢喜一场。他没有等到任何结果,没人安排他们见面。大学士没有闲余时间去思考一个微不足道的南方农民出身的草医提出的那些不着边际的社会改革方略。

此时的孙文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返回上海后,他住到了宋查理家中,由查理在幕后操纵一切事务。宋查理把孙文给李鸿章的上书以改革论文的名义发表在林乐知博士主编的《万国公报》9、10月号合刊上。这是孙文的政治观点首次见诸公共视野。

在查理的印刷厂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之后,孙文认为,社会改革绝无成功的希望。现在应该沿着秘密会社的路子,组织新的政治运动,最终走向革命。

从此之后,孙文常会定期来到查理家中,在他的书房里召开密谋会议,查理的孩子们都视其如教父。无论孙文到哪里去为他的事业筹集资金或争取支持,查理都向他通报新的情况,并自掏腰包支付他的各种开销。

这完全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江湖兄弟情义,最能体现这种情义的是古典小说《水浒传》。在一片水乡泽国中一座名为“梁山泊”的山寨里,小说中的那群草莽英雄建立了一个“解放区”,即谋反者建立的共和国。在那个群魔乱舞的朦胧世界中,善行总是与一定的欺诈相伴而存。经过世代口口相传和地方戏曲的传播,这些侠盗义贼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另一个常为人们传颂的故事,是一个农民加入了反叛大军,最终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历史上总是不乏这样的秘密会社、盗贼团伙和秘密帮派。但在17世纪以前,这些组织都是零星出现。1644年,清军入关成了一道分水岭。自此之后,全国各地建起了新的秘密会社网络,矢志要将满族人拉下马。

关于这些会社是如何演变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的三合会的问题,除了法国历史学家谢诺主编的一本学术论文集外,再无公开发表的权威性英文著作讨论过。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宋氏家族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依仗这些三合会组织。因此,这个话题虽然晦涩,有很多难解之谜,很难完全梳理清楚,却是讲述宋氏家族历史的不可缺少的一环。

入关之初,满人仅仅控制了华北地区。在华南,海盗首领郑成功仍然效忠明朝王室,在陆地和海上不断对抗清政府。郑成功出生在日本长崎,其父是一个有名的中国海盗,母亲是日本人,是他父亲的小妾。由于这个原因,郑成功至今仍是日本木偶剧中的主人公。满人拿下南京后,郑成功和他父亲退守群山连绵的福建省,在与荷兰人统治下的台湾岛一水之隔的地方,拥立唐王称帝,号称明朝正室。

清政府无法击败他们,于是便贿赂郑成功的父亲,令其叛变投降。盛怒之下的郑成功于1659年率领10万大军向重兵把守的长江三角洲进兵。但他只善于海战,不擅长陆战。虽然他差点儿就攻下南京城,但最终还是被清军击退。郑成功只得再次暂避于福建深山,后来又从荷兰人手中夺下了台湾岛,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此后一段时期里,郑成功一直控制着台湾岛和厦门一带的沿海区域。1662年,由于自然原因——可能是癫痫发作,郑成功突然离世,他的起义运动戛然而止。正是郑成功的起义导致了各类新型秘密会社逐渐产生。

虽然在西方几乎毫无名气,但在中国人心目中,郑成功可是一位酷似亚历山大大帝的大英雄。郑成功在反清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强有力的间谍系统和地下组织。他去世之后,这些组织也分崩离析。但有128名参加过起义的和尚却聚集在福州附近的南少林寺,继续对抗清兵。他们个个武功精湛,却被一名叛徒出卖,只有18名僧人侥幸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