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4/11页)

谋刺摄政王的案子很快就开庭审理了,由于此案非同小可,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亲自担任了主审官,张幼林、潘文雅、赵翰博等关注此案的各界人士都早早地坐在旁听席上等待旁听,巡警厅还特别加强了警力,以防发生意外。

狱卒把汪兆铭和黄复生带上来,善耆问汪兆铭:“姓名。”

“汪兆铭,别号精卫。”汪兆铭神色坦然。

“对,的犯罪事实有异议吗?”

汪兆铭高昂着头,大声说道:“对我的行为没有异议,但是,我不承认它是犯罪。”

“啪”的一声,善耆把惊堂木拍在桌子上:“放肆!谋刺摄政王,不是犯罪是什么?”

汪兆铭慷慨激昂:“在东京的时候我是《民报》的主笔,生平宗旨都刊登在《民报》上了,这里恕不多言。孙中山先生起事兵败以后,我自愿来到北京,为的是寻找机会刺杀朝廷的高官,以振奋天下革命党之人心,鼓励同志们为推翻腐败的朝廷而继续奋斗!我就没有打算活着离开这里,该怎么处置,请便吧。”

审判庭里鸦雀无声,沉默了片刻,善耆又问:“你的同党是谁?”

汪兆铭断然答道:“我没有同党。”

“你们俩谁是主谋?”善耆机警的目光在汪兆铭和黄复生的脸上来回扫视着。

黄复生抢着回答:“我是!”

汪兆铭赶紧否认:“不,主审官大人,我是主谋。”

黄复生使了个眼色:“兆铭,你就别争了。”

“主审官大人,请不要相信他的话,行刺摄政王,我是主谋……”汪兆铭还要再说下去,善耆站起身,大吼一声:“大胆!”随即拂袖而去。

法庭宣布休庭,潘文雅感到很意外,回去的路上,她问张幼林:“怎么不接着审了呢?”

“我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主审官好像很欣赏汪兆铭。”

潘文雅摇头:“没注意,这个主审官是谁呀?”

“现任的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善耆的祖上是大清国的开国元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豪格,由于是世袭罔替,所以,传到善耆这一代还是亲王,谋刺摄政王是件大案,由他亲自审理。”张幼林思忖着,“善耆拂袖而去我看是件好事儿,说明他不想立刻就把汪兆铭他们斩了,这就有回旋的余地。”

“你有办法了?”潘文雅惊喜地看着他。

“还没有,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吧。”其实,张幼林此时已经有了营救汪兆铭、黄复生的思路。

几天之后,张幼林在鸿兴楼的一个雅间里请肃亲王的手下、民政部的右参议陈光启吃饭。陈光启经常光顾荣宝斋,和张幼林也算是熟人了。席间,张幼林问道:

“陈大人,我听说肃亲王同情汪兆铭他们,这是真的吗?”

陈光启放下筷子:“是真的,肃亲王读了汪兆铭发表在《民报》上的文章和在守真照相馆里搜出来的其他手稿,激动不已,非常佩服他的人品和远见卓识。”陈光启凑近了张幼林的耳边,压低了声音,“其实,肃亲王对朝廷的腐败也早就深恶痛绝了,他甚至私下里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我不是出生在皇族,也早就加入革命党反叛朝廷了……”

张幼林听罢,心中大喜过望,不过,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

“要说咱们这个朝廷啊,唉,让人窝心的地方儿太多了!”陈光启感叹着。

“肃亲王同情汪兆铭,这对判决有什么好处呢?”

陈光启摇头:“现在还不明朗。”

张幼林给陈光启布菜:“陈大人,您在肃亲王身边多年,肃亲王都有什么爱好?”

“要说爱好,肃亲王喜欢书法,他的字写得很不错。”陈光启注视着张幼林,“老弟,守真照相馆就开在荣宝斋边儿上,我知道你跟汪兆铭他们关系不错,你是有什么打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