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摄政宫殿下的难题(第4/4页)

当满脸阴云的摄政宫殿下被众人簇拥着出现在战时大本营里的会议大厅的时候,已经等候在这里并且议论纷纷惊慌不安的内阁大臣、贵族元老和军部首脑全都立刻匍伏在地,鸦雀无声。

代理天皇在一把镶有菊花浮雕徽纹的檀木椅子上坐了下来,俯身环顾他的大臣将军们,略微寒暄几句之后,便直奔主题。

而上原勇作的回答和对目前战况的解说,显然再次震动了裕仁脆弱的神经。

“支那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不是蔡锷上将吗?这个杨朔铭,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以前好象听说过这个名字。”裕仁皱起了眉头,问道,“支那人竟然让一位文官来指挥这样重要的战役?”

“这个杨朔铭不算是文官,”上原勇作有些纠结地回答道,“支那人的官制和军制一向混乱,以他的经历来看,他还应该算是军人。”

“说说他的情况吧。”裕仁显然对上原勇作的回答感到不满,他哼了一声,说道。

“杨朔铭,字瀚之,二十几岁便出任赣西镇守使,后来被袁世凯收罗到帐下,出任南直隶巡阅使,替袁世凯收回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袁世凯死后又出任两广巡阅使,全国实业督办,成为实力强大的中国地方军阀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此人为人极精明,足智多谋,擅长军事谋略和理财,尤其擅长指挥大兵团运动和攻坚作战,和蔡锷并称‘北蔡南杨’。据说此人曾在青岛及山东同我军交手过,立下了战功,可见其虽然不算是真正的行伍出身,但能打仗也是支那人公认的事实。据我军情报员发回的报告,这一次发动攻击的设想就是他在北京亲自向支那最高统帅部提出来的。”

听了一位情报官员的简要汇报,裕仁对目前其实是日本帝国最危险的敌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由得点了点头。

“目前从军事战略的角度考虑,参谋本部认为帝国军队必须实施一次出其不意的大规模反击,才能打破辽东战场眼前这种对帝国军队越来越不利的僵局。即使从政治谋略出发以战迫和,如果不打一两个大胜仗,支那人也绝对不会主动坐到谈判桌上来。”原敬首相在一旁突然说道。

听了原敬的话,上原勇作故意沉默不语,只有那双深不测底的眼睛不动声色地掠过原敬的脸,然后重新落到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