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辽代的一块木头

1948年,梁思成在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顾问。这年春天,国立中央研究院选出首届院士,梁思成以“主持中国营造学多年;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物,实地搜求,发现甚多”的业绩,高票当选。“同榜翰林”中,有与他在抗战中一路结伴逃难,最后流寓李庄的老朋友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李方桂、董作宾等,还有他的胞弟梁思永、挚友金岳霖。他们中或已定居美国(如赵元任、李方桂等),更多的人则在撤退台湾和留在大陆之间徘徊不定。当时,费正清夫妇和一些美国朋友劝梁思成:“北平保不住了,共产党来了。看来台湾也不保险,还是把全家接到美国来吧?”梁思成轻松作答:“共产党也是中国人,也得要盖房子。我还是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吧。”

两年前(1946年)的10月,结束战时苦难岁月,刚回到清华园的梁思成便接到耶鲁大学的邀请,赴美讲学。他带着《中国建筑史》和同时完成的《中国雕塑史》的书稿、图片,以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向世界建筑学界介绍中国的古建筑。他列举了北京的故宫和天坛、山西的应县木塔和佛光寺等处。佛光寺是在卢沟桥事变的前十多天,梁思成林徽因带着助手莫宗江等,在山西五台山的一处荒野,一个叫豆村的地方发现的。那座唐代寺庙,萃集了佛殿、塑像、绘画和书法等艺术。梁思成讲演的丰富内容和精湛分析,博得了国外同行的崇敬和赞扬。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代文化瑰宝也在美国产生了影响。梁思成被指名为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设计咨询委员会的中国代表,将与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勒·柯布西耶等人一起同室共事。

1947年,梁思成(左三)在美国纽约与国际著名建筑师一起讨论联合国大厦设计方案。

梁思成访美期间,开始为祖国的战后重建作准备。他把日程排得很满,马不停蹄地考察美国的建筑教育,访问著名大学的建筑系,结识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大师。1948年他出席普林斯顿大学“远东文化与社会”研讨会,发表了《唐宋雕塑》和《建筑发展》两项学术报告,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授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这些迟到的桂冠是名至实归。在我国古代,建造房屋等土木工程活动,历来被视为“匠人之术”,施工要诀仅凭师徒言传身教,罕有文字记载。因此,直到19世纪,西方学者描绘的世界建筑体系大树,主干是希腊、罗马建筑,以及由此派生的体系。而远东中国和日本的建筑,不过是旁枝末节。20世纪20年代梁思成留学哈佛时,就决心写《中国建筑史》。战前,他与夫人林徽因带着助手,跑了两百多个县,实地精细地研究了两千座古建筑。战争中,一路西迁,由长沙而昆明,最后落籍四川南溪县李庄镇,度过了艰难的六年。访问过李庄的费正清曾感叹道:“我为我的朋友们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深受感动。依我设想,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也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门路,改善生活去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在长江边上的李庄,重新聚合了星散的中国营造学社同仁。在茅屋油灯下,梁思成在林徽因、莫宗江、卢绳等人的协助下,捧出了由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中国建筑史》。

战后,林徽因从西南回到北平,被清华大学聘为一级教授。尽管重病在身,她仍同许多教师一起倾力筹创初生的建筑系。梁思成从美国回来,买了许多书,包括战后美国出版的关于都市规划方面的新著。带着建筑教育和城市规划的新思路,梁思成将城市设计的概念首次引入这个新兴的国家,决定将清华建筑系改名为营建系,并设立建筑组与市镇规划组两个专业。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们准备描绘出新的蓝图,最为关注的就是所在的这座千年帝都。美国建筑学家贝肯在《城市建设》一书中赞叹道:“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这个中国城市是作为封建帝王的住所而设计的,企图表现出这里乃是宇宙的中心。整个城市深深沉浸在礼仪规范和宗教意识之中……它的设计是如此之杰出,这就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