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成功的代价(第4/9页)

十年,楚怀王入朝秦,秦留之。

关于这件事的发生年代,是有一点争议的。《史记•秦本纪》记载此事在昭襄王十年,但《史记•楚世家》和《六国年表》却说发生在楚怀王三十年,也就是昭襄王八年。不过考证年代不是本书的重点,事件内容和意义才是,各位知道有这样的不同记载也就可以了。

张仪死后,是不是代表秦国不再使诈骗人了呢?当然不是。在这一年,战国史上最大的骗局就要出现,而策划者就是这位年少即位的昭襄王。

骗局的一开始是这样的,秦昭襄王写信给楚怀王,邀请他参加在秦国武关召开的秦楚友好会议,缔结两国同盟关系。楚怀王收信后十分犹豫,去的话怕秦国骗他,不去的话怕秦国打他。最后他的儿子子兰劝说他万万不可拒绝秦国的好意,所以楚怀王还是去了。是啊,大国怎么会公然骗人呢?

结果等楚怀王一到武关,立刻就被秦国抓了起来,然后押送到咸阳去。秦昭襄王要楚怀王答应割让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才愿意放他回去。结果愤怒的楚怀王坚持不答应,秦国就不放他走,楚国也坚持不受威胁而另立新王。最后秦国的骗局没有得逞,但楚怀王后来也就死在秦国了。

这件事说起来复杂,其实就是诈骗和绑票而已。只不过秦国以大国之姿,居然可以不要脸到这个地步,实在是可惊可惧!也难怪楚人对秦国的愤恨如此之深,后来甚至有“亡秦必楚”的谶语不断流传。而《史记》更记载了当时天下各国的反应,“诸侯由是不直秦”,天下诸侯都因此看不起秦国!

昭襄王是个长命的君主,在位长达五十六年。在他当政期间,又一个影响秦国命运的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白起。白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各位看下面这一段就会明白了。

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拔五城。

斩首二十四万!前面秦国和五国大战,也不过才斩首八万多。如今白起一出场,就能斩首二十四万,这个人军略之强,手段之狠,由此可以想见。不过,这还不是他杀人最多的一次。

白起像

白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可谓是战国的大杀神。秦国能够扫平天下,白起功不可没,各位看看下面的记事,就可以知道。

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攻楚,取宛。

二十七年,……白起攻赵……

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赫罪人迁之。

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白起为武安君。

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

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攻楚于鄢,决水灌城淹死数十万,攻魏斩首十三万,攻韩斩首五万,长平之战杀人四十五万。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约战死两百万人,死在白起手上的就占了二分之一,可谓战国第一杀神。

白起的赫赫功业,全部建立在赵、韩、魏、楚等国的累累白骨之上。而其中最重要,足以影响天下命运的,就是昭襄王四十七年的秦赵长平之役。为了说明这场关键性的战争,这里要先从赵国这方面开始谈起。

在战国前期的历史中,和秦国常发生各种关系的主要是魏、韩、楚、齐诸国,赵国这时还不是战国舞台的主角。在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对外屡战屡败,北方又受少数民族威胁,处境十分危险。于是武灵王悍然发动了“胡服骑射”的改革,要全国人民改穿游牧民族的服装,崇尚游牧民族的习俗。为什么?因为游牧民族的风俗使他们全民皆兵,战斗力也比农业民族更强,武灵王相信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赵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