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线有战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一座富金山(第4/7页)

但最后还是按宋美龄的意思办了。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蒋介石要担非常大的责任。

让我们回到富金山。到9月11日,两角业作大佐带着第65联队终于过来了。这个联队的士兵,在南京下关江边至少屠杀了7万名中国军民,几乎每个人背后都爬着死难者的魂魄。他们在富金山被痛击显得是如此恰当。

沼田、两角合兵,由于沼田受了重伤,部队由两角统一指挥。两角联队在日本军中的外号叫“白虎部队”,十分凶暴,也确实能打。两角接手后,富金山和800高地位于山腰的二线阵地开始丧失。

打到第9天的时候,富金山主阵地上陈瑞河第36师还能作战的士兵只剩下800多人了。在800高地上,第88师和前来帮忙的第114师伤亡也非常大。

虽然在第9天的傍晚富金山终于失守,但第71军阻击日军的任务已出色完成。接孙连仲命令,宋希濂以第61师一个团做掩护,带着第36师和第88师余部向小界岭一线转进。

日军第13师团在富金山伤亡甚重,大队长到小队长基本上都是代理的。至于士兵,按日本战史的记载,富金山打下来后,日军每个中队平均只有40人了。主攻富金山的是沼田重德的部队,有6个步兵大队,24个步兵中队。按每个步兵中队180人建制推算,日军一共战死3360人。当然,打到富金山时,日军中队的建制不可能是完整的,但即使如此,日军的死亡人数也已接近3000人。对日军来说,这个规模已经相当于一次中型会战了。

从密集度上来说,富金山对决是武汉会战中日军伤亡率最高的一次战役。

虽然越过了富金山,但第13师团垂头丧气。那位亲王本来想叫荻洲立兵一个人在大别山搅动,但看此情景后,似乎是没戏了,于是只好把在沿途负责警戒的第16师团也放在了大别山的进攻中。第10师团那边虽然情况好些,但也配属了第3师团,准备攻取重镇信阳。

由于阴雨连绵,日军漫长的补给线更成问题,幸好当初征调了五六百艘船只,于是转而沿淮河运输。尽管如此,到9月20日之前,日军上岸的辎重,以弹药来说,也只够打一个月的。药品也开始奇缺,一线部队的药品只能空投,怎么辨别哪支部队需要呢?士兵们在地上排成“药”字,供日军飞行员辨认。

孙连仲手下田镇南第30军在9月16日退出商城,与宋希濂第71军联手拉起小界岭防线(麻城福田河镇,鄂豫两省交界处)。这一防线是阻击江北日军向武汉攻击的最重要防线。宋、田两军在小界岭守备中配合得极好。在最激烈的沙窝一线,日军进攻一路,必遭两面夹击,第16师团一直到10月9日才占领部分阵地。此战中,日军炮兵几乎失效,一直被中国军队的8门苏式野战重炮及4门15厘米口径榴弹炮压制。由于日军的“三八式”野炮射程比苏式战炮短,所以只能在转换炮兵阵地中推近发射,而在推进中又遭中国军队火力封锁。

川军孙震的部下放弃罗山后,重镇信阳暴露出来,但胡宗南第17军团已经布防了。但奇怪的是,日军迟迟不向信阳进攻,这叫胡宗南有些晕。他担心日军沿罗山到宣化店的公路,直接越过大别山,攻入武汉北面的孝感、花园火车站,在那里切断平汉线,所以他叫部队立即封锁罗宣公路。后来,通过一个日虏才知道了他们没向信阳进攻的原因:日军情报做得非常细,事先已得知在信阳布防的是蒋介石嫡系胡宗南的中央军,而且有一支坦克部队,外加独立炮兵团,这个阵容叫日军有些含糊,担心伤亡过大,所以没敢贸然进攻。

胡宗南往往叫人一言难尽,因为你也不知道他是优秀还是平庸。

现实中他确实又是蒋介石最器重的黄埔学生。既然如此,必当有过人之处吧?但无论是抗战期间,还是后来,这种明显的过人之处都很难寻找。从这个角度说,蒋介石在用胡宗南上是失败的。有人会说,人才都在那里放着,就这些人,不用胡宗南用谁?就抗战初期来说,中日战力悬殊,用谁对一次战役来说结果都差不多,只是一个能守3天和能守5天的区别。理儿倒也是这个理儿。但尽管如此,胡宗南还是有叫人不爽的地方,在不少方面他比不上汤恩伯,或者说,他没有汤恩伯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