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线有战事(1938年7月~1938年9月) 一座富金山(第3/7页)

宋希濂的部队刚构筑完阵地,沼田支队就到了。

沼田先打左翼,也就是陈瑞河的第36师在富金山的阵地。陈瑞河在淞沪会战时做旅长,从南京退下来后,这个师被调到江西休整。1938年7月休整并补充兵员后,才由萍乡运送到河南。这支部队里的老兵不少,很多阵势都是经过见过的,而且部队用了梯形配置,在日军炮击时绝不还手,等炮击过后,抖落浑身的尘土,抬起头,当日军冲至600米必杀线以内,轻重机枪和步枪同时开始射击。

第13师团的士兵来自寒冷的仙台,多日来的酷热已经叫他们非常郁闷了,所以尽管有飞机和野战重炮的配合,但整整一周过去了,仍未攻下富金山主阵地,只是在山脚下占据了几处据点,这叫随军采访的记者大为失望,荻洲在给东久迩宫的电报中也承认:“我军遇到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仍然毫无进展。”

荻洲没主动要援军,但亲王司令官心知肚明,派出第10师团的一个联队,由固始南下增援第13师团。这支部队一路潜行,想迂回到富金山西侧的武庙集切断富金山跟商城间的联络线。但不成想,情报被第88师第523团第1营营长梁筠获得,随之报告师长钟彬,后者随机应变,立即改变部署,临时设伏,一举毙伤日军500多人。

荻洲给一线的沼田重德打电话,说第10师团的援军被中国军拦截,一时指望不上,山田旅团的两角联队正在路上,沼田只好硬着头皮再攻富金山。

宋希濂一直在山顶指挥所。很多事说时容易做时难,因为你很难想象一个30岁出头的人指挥几万人,面对这样的大阵战,还能够镇定若素,但宋希濂做到了。

按孙连仲部署,钟松的师在等张自忠的部队接防固始后,再向宋希濂主力靠近。9月6日,日军第10师团狂攻固始。张自忠带部队已经迫近,但由于双方失之于联系,钟松遂放弃固始。

左侧富金山攻打不下,右侧800高地也打不下来,荻洲立兵一个劲地催沼田,后者一着急,9月8日午后,居然带着5个中队从富金山和800高地之间的谷底冲了过去。这个谷地有个小小的村庄,但村民此时逃之一空。沼田从两支中国军队当中突破,想控制山间谷地后分兵从两处阵地的反斜面攻击。即使这不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也是一个孤注一掷的冒险。因为打中路就意味着将自己送入两阵地之间的火力点。

虽然沼田一度占领谷地,但却伤亡惨重。此时,800高地方向来了助战的于学忠手下第114师,加上陈瑞河的三次逆袭,日军又被轰了回去,沼田本人也受到重伤。

9月9日,宋美龄带着慰问团出现在富金山。

在此前,她拒绝了宋希濂的建议。宋希濂叫她象征性地出现一下就赶快回去。宋美龄决意深入一线战壕,逐次激励死战中的官兵。蒋夫人跟她丈夫一样并不惧怕到前线,这当然叫人赞赏,但有时候也会坏事。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之所以撤晚了,当然是听了蒋介石的命令,但这其实是宋美龄的意思。按张发奎回忆:淞沪会战后期的一天,蒋介石在松江附近的一节火车车厢里召开军事会议,白崇禧、顾祝同、陈诚、薛岳、罗卓英、胡宗南、俞济时、宋希濂、孙元良、王敬久以及宋子文都参加了。张发奎和薛岳都同意马上把上海的部队撤下来,顶在闸北一线的孙元良也说他的部队实在打不了了。但就在这时,宋美龄突然出现。张发奎还记得她当时穿着毛皮大衣。作为第一夫人,她列席了会议,在会上,要求将领们再多守几天,那样的话就会取得国际支持和援助,所以才有蒋介石最后的表态:上海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坚守。

宋希濂当时也在那节车厢里。他记得当时的情景是,只有少数人应和了宋美龄,大多数将领用沉默不语的办法表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