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浔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三条攻击线(第4/6页)

第6师团无需多讲,只说波田支队——武汉会战前期的“明星”。

日军的支队,是一次战役中的临时性编制,往往从一个师团里抽出一个旅团或联队,以此为基干,辅以炮兵等其他部队,形成一个在结构上形同于师团的独立作战单位。战役结束后,支队里的各部队回归原建制。支队由旅团长或联队长率领,支队以部队长的姓氏命名。比如,打南京时,第9师团在横渡太湖时,编成秋山支队;沿江进攻的第13师团,编成山田支队;在打鲁南时,第5师团编成坂本支队,第10师团编成濑谷支队,如此等等。

波田支队的支队长是波田重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8期,广岛县人),所率部队是来自台湾的守备队(混成旅)。打上海时他们就露过面,由重藤千秋率领。当时,日本有登陆广东的作战计划,所以把重藤支队拉出上海,但后来广东作战计划取消,他们就顺路回台湾休整。养了半年多,到1938年2月22日又拉了出来,被编入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

波田支队由两个步兵联队(驻台湾步兵第1联队、第2联队,联队长分别为佐藤要和高桥良)和一个山炮兵联队(联队长中岛要吉)组成。他们6月7日由镇江上船,3天后集结在芜湖。当日夜,波田重一下达奔袭安庆的命令。

6月11日,波田重一在距安庆20公里外的水域眺望古城。

12日凌晨3点,一声令下,波田支队主力和3个中队的海军陆战队于长江北岸登陆,直扑安庆。

自清初安徽建省,直到民国时代,安庆一直是省会。它位于皖西南的长江北岸,在南京和武汉两大城市之间,南靠江西九江,北临湖北黄梅。因在军事地理上极为重要,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说法。太平天国后期,这里曾爆发激烈的安庆争夺战,曾国藩拼尽全力攻下安庆,并以此为基地,最终攻克南京。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制造出国产第一支步枪。

在淞沪战场,川军杨森打得不错。撤出后,他率第27集团军在安庆一带布防。6月初,日军攻占临近的巢县,杨森命令第133师反攻。

前锋是第794团团长李介立(四川讲武堂,四川犍为人)。他率军开至巢县时,立即侦察敌情,一当地居民冒死报告,说巢县内有数百名日军。而且,还提供了一条重要消息:巢县南城城墙上被炸开了一个洞,当时日军就是从那里攻进城的,洞很大,士兵弯着腰即可通过。

李介立一面把情况报告师部,一面拿出两个营组成突击队。

巢县城下有条不窄的护城河,工兵连夜赶制浮梯,随后跟突击队摸到城下。一个班的战士从豁口潜进,干掉日军步哨后打开城门。等在城门口的两个营的士兵,悄悄进了巢县。

借着漫天星光,李介立举着手枪在前面带队。

巢县的县城不大。最初的时候,李介立认为日军必定睡在机关或民房。在带部队潜行到巢县十字大街时,才发现日军是在大街上露天宿营的。

想不了那么多,李介立说了声“打”,轻机枪、步枪、手榴弹同时攻击。

一个袭击就打死日军二百多人。日军回过神儿来,马上反击。进城前,中国军队已作好打白刃战的准备。刺刀战中,中国士兵并不占优势。这时候,驻城北的一个大队的日军增援过来。两军利用店铺、柜台等遮挡物展开巷战。

中国军队是半夜两点进城的,巷战一直打到拂晓前四点。虽然在巢县小有斩获,但此时安庆已危在旦夕。

波田支队登陆时大雨连天。

连日的阴雨叫中国守军在精神上似乎无法集中。杨森指挥部队在舒城和桐城构筑前进阵地,提防着从合肥而来的第6师团,却忽视了从长江登陆的波田支队。6月12日傍晚,波田支队先是冒雨占领了安庆机场,随后一袭而下安庆城,前后竟不到3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