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烽火南浔路(1938年6月~1938年10月) 三条攻击线(第3/6页)

日本人认为:控制了作为中原地区的武汉(当时中国最大的内地城市),再拿下广州(切断中国的海路国际补给线),就可以完全“支配中国”。这个观点出自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也就是情报部。情报部长是本间雅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期,新潟县人),他手下的情报课长是个叫渡边进的无名之辈。这个明显夸张的论断来自于渡边,而他的上司本间雅晴居然就信了。本间身高一米八,是当时日本将领中最高的,但并不意味着是智商最高的,虽然后来他在菲律宾大出风头,并把那个叫麦克阿瑟的打跑。

日本的海军本来总跟陆军对着干,但这次却坚决地支持陆军的武汉攻略。原因很明显:打武汉,其中一条攻击线必然是长江。如此一来,海军就又可以掺和进去了。此前,在青岛,两军已经闹得很不愉快。徐州会战尾声,海军又不顾上面的命令,擅自决断攻占了连云港。而占领连云港的任务,按计划,本来是应该由陆军第101师团负责的。

1938年4月,东京樱花的季节,陆军参谋本部的两名大尉领衔策划武汉攻略计划。

这两个人,一个是去年跟公平匡武来中国“旅行”的井本熊男,另一个叫今冈丰。前者是高级作战课员,后者负责兵站工作。

两个人拿出的第一个方案前面已经说过了:主力沿平汉线南下,另一部沿长江西进,从北面和东面分两路直取武汉。计划报到作战课长稻田正纯那里后,被否决了。稻田认为华北的“治安”成问题,抽不出更多的兵力走平汉线。稻田也许犯了一个错误,井本和今冈的计划虽然冒险,而一旦克服阻力,却具有致命一击的效果。稻田不同意也没办法,俩大尉只好继续思考。

他们在屋子里又关了几天,然后拿出一个新方案:

主力沿淮河西进,走大别山北麓,占领信阳后再转平汉线南下;辅助进攻部队的路线不变,依旧沿长江西进。

这个计划被稻田看好,上报到作战部长桥本群和参谋次长多田骏那里。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这时候,花园口决堤了,黄河东流去,直接导致淮河水大涨,于是该方案又悬空了,主要是后方补给有大麻烦。于是俩大尉掉头又回了作战课的小黑屋,最后拿出第三稿:干脆不再以华北方面军第2军为主力,虽然他们仍将走大别山北麓的路线,但只能作为辅助部队了;主攻方向改为沿长江两岸推进,由华中派遣军担纲。长江北岸的日军直取汉口,南岸的日军进行大迂回,并切断汉粤铁路,包抄中国军队。

稻田正纯签字。

桥本群签字。

多田骏签字。

闲院宫载仁亲王签字。

大本营签字,随即发往中国前线。

顺长江主攻武汉对日军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夏秋时节江水大涨,大型舰船可逆流而上,协同陆军作战,加上空军,完全是三位一体的火力网。弊端是在皖、鄂、赣三省湖网和山地密集,天气炎热,传染病容易流行,加上阴雨和浓雾,都将困扰日军的推进速度。东京实际上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将作战时间定为1938年入秋后。

但是,就在这时候,本间雅晴的情报部门又提供了一条消息:至少在1938年夏天,苏联是不会参战的。

这个消息对日本来说很重要。

因为在当时的局势下,按东京的判断,苏联是随时会对日开战的,于是又把攻略武汉的时间提前到了夏天。

1938年6月1日,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在南京转发了东京大本营要求攻占安庆的命令,叫稻叶四郎的第6师团在合肥集结,然后立即向安庆转进;同时,波田支队在海军第3舰队第11战队舰船护送下,由水路逆长江而上,目标也直指安庆!

武汉会战的大幕,就此缓缓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