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三八年(1937年12月~1938年3月) 武汉的春天(第4/5页)

而吴鼎臣开始寻找第二个目标。

当发现一架友机正遭日机攻击时,他拉动操作杆,回旋扑向敌机。此时中日双方已陷入混战。就在吴鼎臣快接近敌机时,不成想左机翼被友机撞掉,飞机一下子失去控制,向下坠落。危急时刻,吴鼎臣背着降落伞跳出机舱。

在高空中,他环望四周,只见漫天的飞机如幻影一般在空中格斗。在离地面600米高度时,吴鼎臣拉开降落伞环,安全落在地面。

此战中,吴鼎臣击落日机;

柳哲生击落日机;

刘志汉击落日机;

李桂丹击落日机;

……

虽然空战只有12分钟,但中国战机一共击落日机13架,其中两架重型轰炸机和11架护航战斗机,中国空军则有5架战机被击落,中队长吕基淳、飞行员巴清正、王怡、李鹏翔为国捐躯。同时殉国的,还有李桂丹大队长。

大战开始后,在日军惯用的集中攻击领队长机的战术下,李桂丹的座机遭4架日机围攻。在击落一架日机后,李桂丹座机中弹燃烧。此时,机枪子弹打得他的椅背护板当当作响,李桂丹身中数弹,飞机失控,蓝天玉碎。

在没有海军而陆军又往往不是日军对手的情况下,中国空军的勇士在那个年代用他们最大的激情和爱恨于万里长空跟日本空军做殊死搏斗。

他们的战斗生活是如此单调:白天除了战斗外就是支棱着耳朵坐在飞机里。为的是一旦有敌情而能够迅速升空迎击。对于那一批空军小伙子来说,生活就是战斗,战斗就是生活。这是他们短暂而辉煌的年轻岁月。3年后的1941年也就是民国三十年的3月14日,诗人林徽因的三弟作为空军的一员战死于成都上空。又过了3年,林徽因写下《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一诗: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假使在这不可免的真实上

多给了悲哀,我想呼喊,

那是——你自己也明了——

因为你走得太早,

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

机械的落伍,你的机会太惨!

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

这三年的时间所做成的不同,

如果我向你说来,你别悲伤,

因为多半不是我们老国,

而是他人在时代中碾动,

我们灵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们已有了盟友、物资同军火,

正是你所曾经希望过。

我记得,记得当时我怎样同你

讨论又讨论,点算又点算,

每一天你是那样耐性的等着,

每天却空的过去,慢得像骆驼!

?

现在驱逐机已非当日你最理想

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

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4月20日,中国空军总指挥部计划派第4大队和苏联志愿飞行队去轰炸日军位于广东外海三灶岛的空军基地,消除其对广州的威胁。第4大队机群飞赴南昌,跟在那里的苏联志愿飞行队会合。但就在这时,驻孝感的中国战机在试飞时,意外发现一架日本侦察机,随即将其击落,在残骸中获得情报:4月29日(日本天长节,昭和天皇生日),日机将大规模空袭武汉。

就这样,轰炸三灶岛的任务被取消,在南昌会合的第4大队和苏联志愿飞行队重新呼啸着返航武汉。

1938年4月29日,武汉上空少有的云朵,像静物一样安然不动。

上午,无事;

正午,无事。

到了午后,大批从芜湖机场起飞的日机逼近武汉近空,三镇防空警报又一次尖利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