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假孔子(第4/4页)

这也是错的?错在哪里呢?

甲骨文里没有冬和夏,这点没错。可是,殷墟甲骨文是商朝的东西,咱们现在说的是曾子,这都已经是周朝了啊。商代到底有没有四季的划分,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就算没有,也证明不了周朝也没有。事实上,周朝是分了四季的。

至于《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古往今来很多专家都讨论过了,意见纷纷,但无论如何,这是周代的书,这时候确实已经有了四季之分的。作个大胆的瞎猜:可能商朝也曾有过史书叫《春秋》,那时候只有一年两季,所以才这么叫,后来传统延续下来,路径依赖,大家也想不起与时俱进改名字,就继续叫《春秋》了。

好了,被这第二个答案说服的人,也请接受我的一个忠告:作决定之前一定三思。方才其实只要多想一下甲骨文的时代(我还特意提了“殷墟”),就会马上看出疑点了。要抓事实哦,别被我的语气迷惑了。

现在我要给出第三个答案了,天地良心,请相信我,这次一定是正解!

正解很简单,就是:其实第一个答案是对的!

嘿嘿,首先就相信了第一个答案的为什么就不坚持呢?难道我说是错就一定是错吗?做人一定要有主心骨,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如果你当时坚持了,就能笑到最后。

但是——凡事最怕一个“但是”——第一个答案的论证过程确实是错的,对的只是结论。也就是说,是用错误的根据、错误的方法,歪打正着了正确的结论。如果你认为结论是对的,所以论据和推理过程就一定也是对的,那你就错了。

第一个答案的结论是对的,曾子那时候的秋天确实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夏天。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并不是因为气候的改变,而是因为历法不同。咱们现在的日历一般都是公历和农历并存,比如元旦就是公历的节日,春节就是农历的节日。农历也叫夏历(注意:不是夏利),顾名思义,是夏代的历法,而周人用的则是周历。周历现在已经没人用了,所以大家不大了解。周历比夏历差着两个月,农历(夏历)的一月是周历的三月,其他月份依次类推。所以,周历的“秋阳”其实就是现在夏天的太阳。曾子的本意是要说“最毒的日头”(这是按土话的说法,比较有分量),所以他说的只能是夏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