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三等于几?(第2/6页)

三年很长啊,虽然实际只有两年零一个月,可这段时间不能工作,只能老老实实在凶庐里守着,喝粥而已,要换成现在的上班族,那还真受不了。我们现在如果真要推行传统孝道,各个公司、单位的老板先得能答应带薪休三年丧假才行。三年就这么长了,那,历史真有人超额完成任务吗?

当然有了!

我讲一个人,不但超额,还超额了很多!

男同胞里有谁记得陈藩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想必各位男同胞全都看过或者听过,能记住的可就算你厉害了。此公在《三国演义》的开篇出现过,原文好像是什么“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藩……”要如何如何诛灭一些乱政的宦官,后来“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大概如此,我也记不很清了,小时候看得熟,几乎都能背下来。

这位陈藩在东汉末年当地方官的时候,听说了在自己的辖区里有一位高人,是一位了不起的纯孝之士。那年头做孝子是有机会当官的,也很受大家的尊敬。陈藩听说了,这位孝子名叫赵宣,把父母葬了之后不封墓道,自己就住在墓室里守孝,一守就是二十多年!其间几任地方官都请过他,他在乡里的名气越来越大。

二十多年啊!就算往少了算,二十一年吧,三七二十一,那就是三年的七倍。不对,三年是个虚数,二十一年可是个实数,这样再精确来算的话,这位赵宣超额完成指标十倍以上!很了不起吧?

陈藩一琢磨,这么个名人,还是值得见见,于是就到赵宣的住处去了。陈藩一看,赵宣虽然一直守孝,好在妻子儿女都在身边陪着,倒也不算十分寂寞。

——嗯?不对啊?!

陈藩越看越起疑,终于问赵宣:“你有几个孩子?”

赵宣老实回答:“五个。”

“都多大了?”

“这个十岁,那个八岁,那个十六,那个——”

“呸!”陈藩大怒,“你这个欺世盗名的东西,守孝二十多年,你不好好喝粥,居然不忘淫乐,和你女人搞出来五个孩子!”

“◎#¥%……※×”

“来人!拿下!”

——当孝行可以带来利益的时候,真正孝顺的人反倒容易被归入不孝的一群了,而各类人精们开始疯狂地挤进来,这时候你再看全国成千上万的孝子贤孙们,你以为他们人多势众就说明孝道大行于天下吗?恰恰相反,加入这个伟大行列的大多是些别有用心的人精。

为什么是三年?而且,既然有超额完成指标的,有没有没完成指标的呢?有没有明目张胆地觉得这个三年之期太长的呢?《论语》里有这么一段: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的学生宰我问老师:“给父母守孝三年,这也太长了吧?君子要是三年不学礼,礼仪一定会荒疏,要是三年不学音乐,按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这一离就是三年,还不全忘了!我看,一年是不是就够了?有一年的时间,旧粮食吃完了,新粮食又收下来了,钻木取火用的木头也完成一个轮回了,时间也不短了啊。”

看来宰我还很有道理:说三年太长,不是因为不孝顺,而是因为如此如此的原因。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钻燧改火”,我们不是都知道古人“钻木取火”吗,是不是这里写错字了,把“取”写成“改”了?出版业早就有一句名言,叫“无错不成书”,有个错字也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