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第4/10页)

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厂可以随处建,工业产能是沿着二维空间扩张,战争却还是沿着战线展开,后面的工业基础提供的军火、物资相对于一维的战线可以算是无穷无尽。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依照上次的成功经验,制定了从法国正面佯攻,侧翼迂回的作战计划。可是真到打起来,双方都能生产出无穷无尽的步枪、机枪、大炮,德国人不管从哪里迂回,法国人和英国人总能派出预备队堵在前面形成新的防线,结果迂回战打成了堑壕战,堑壕从法德边界向两边延伸,东面延伸到阿尔卑斯山,西面延伸到大西洋海岸。

双方试图用新发明的飞机飞越战线,飞行员们很快就自发地用手枪、步枪、机枪打起了空战,接着就出现了真正的战斗机,从此双方的空中侦察和轰炸都大打折扣。

双方又试图用舰队从海上迂回到对方身后,打了几次舰队大决战之后谁也不能前进半步。将帅们甚至想出了挖地道的老办法,只是对方也在向着更深处挖,一直挖到基岩,土石塌方,地下水狂喷,徒然损失了无数被征召当坑道工兵的矿工。

最后大家只好回到堑壕里,组织几十、上百万人规模的大冲锋,试图用人肉淹没对方的机枪和重炮,虽然偶有成功,对方却可以用汽车在几个小时内把新的预备队投入到突破口后面,挖出一条新战壕架起机枪和野战炮固守。而突破的一方的汽车却没有足够的马力,拖着重达几吨几十吨的大炮穿过已经满是弹坑的战场,突破的步兵最终还是只能停下来徒劳对射,数以千万计的欧洲官兵就这样白白被打死在阵地上成了肥料。

英法两国19世纪完成工业化的时候,人口都只有2000多万。而到了20世纪,美国、德国、日本、苏联、中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时候,人口最少也超过6000万。

新崛起的工业国拥有更多的人口基数,与此相对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体系包含的基本零部件总量增加了一个数量级,从几十万种增加到上百万种。这是因为电机、内燃机让机械装置的动力部分变得轻便,可以用在从农田耕种到居家洗衣服、做饭各种场合,越来越多的机器需要越来越多的零部件。

每种零部件都需要有人去制造,工业化社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到了这个时候,英、法、荷兰、比利时这些传统西欧工业化列强自己的人口已经不够填自己的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又把数以千万计的工业人口拉到堑壕里互相枪毙,工业人口不足让欧洲国家干脆放弃工业化,选择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甚至圈占新的殖民地。

比如“一战”还没打到一半,英国就派遣特务托马斯·劳伦斯去中东煽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阿拉伯人造反,这些故事后来被拍成了奥斯卡名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就像如今英法煽动利比亚、叙利亚内乱是为了经济利益,当年的劳伦斯也不是善财童子,只是去抢地盘,让大英帝国控制更多资源、原材料和市场,好换取美、德、日这些新兴工业国生产的工业品,维持原来的工业化生活。

果然,“一战”刚完,英国就为这些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派来了殖民军和新国王。法国也在巴黎和会上将叙利亚、黎巴嫩变成了自己的托管地,在镇压了叙利亚人的反法起义之后,法国人也学着英国人的样子扶植代理人政权,组织殖民军,令人笑破肚皮的是,当年法国人扶植的盟友就是现在正被法国人自己口诛笔伐的叙利亚阿拉维派穆斯林。

当金融吸血鬼会失去造血机能,做殖民地大老爷同样会分走一大批工业人口,西欧列强加速走向全面衰落。

“一战”之后二十多年,欧洲再次陷入“二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日苏德都在全面备战,反之殖民帝国英法则斗志全无,法国人干脆畏战如虎,军备建设和工业升级全面停滞,埋头吃老本。“一战”中,法国军队认为装6发子弹的左轮手枪打堑壕战太不给力了,于是从1920年到1939年,召集法国各大兵工厂花了20年设计出一种能装8发子弹的自动手枪,等到1940年新手枪终于投产的时候,德国的装甲师和“斯图卡”轰炸机群已经呼啸而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