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长平之战(第6/8页)

秦军四面围来,带来的“食物”是滚木雷石,弓弩标枪。一生令下,各种远程武器从四面八方袭来,绝望的赵军无力反抗白起的背信弃义,只能用一声声哀号与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死神对赵军投射出贪婪的一瞥,山谷顿时变成了屠宰场。由于饥饿的缘故,没过多久,叫声就停了下来,秦军也停下了攻击,但见谷中尸体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场面甚是恐怖。此刻,人道主义紧闭住双眼,死神却在大快朵颐。

由于赵国搞全民皆兵,俘虏中的童子军为数不少,其中有240个被白起有意保留下来,送回了邯郸,当然不是手下留情,而且要让他们把恐怖的消息传给赵国的国君。赵军的尸体被堆成一座山丘。若干年后,肉体腐烂,只留下一堆白骨,为了纪念此台的制造者,被称为“白起台”。

白起由于屠杀巨量赵卒,使得其残酷的骂名千古流传,直到现在,当地人民在杀猪的时候都要在猪的背部写下白起的名字,白起是名副其实的“挨千刀”。白起违反人道主义精神的屠杀也受到了当时智识阶层的诅咒,他们无力估量杀降对白起所造成的影响,只好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句“杀降不祥”。——人性的,太人性的!二百年后,古罗马的著名独裁官苏拉带有表演性质地屠杀大量战俘之后并没有不祥的结局,相反幸运女神一直钟情与他,直到他寿终正寝。所以,可以评论白起的杀降行为,但请道德家闭嘴。

〖马后屁: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一条分界线,在这之前鹿死谁手还留有悬念,在这之后局势马上明朗。决定秦、赵两大强国国运的这场战争由于意义重大,历来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与议论,人们对赵国失败的责任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长平之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人们可以从中间提炼出形形色色的观点,其中不少针锋相对,而且似乎每种观点斗能够自圆其说。搞社会学科研究的人似乎有一种习惯:只选用那些能够支撑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而无视那些与自己观点矛盾的材料。据说马克思在构建共产主义学说的时候的也曾有意无意地这样做过。

现代自然科学思想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人们认识到定性的判断需要定量的分析。能够影响最后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每个因素对结果影响的比重不同,只有详细分析了这些因素,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用句数学术语,其实这是个求偏导的过程,分子是事件的结果,分母是造成结果的每个因素。下面我将对其中的主要因素逐条进行分析,对与不对,唯各位看官是裁。

一、是否应该接受上党

赵国接受韩国上党是引发长平之战的直接原因。有一种观点是既然赵国在长平惨败,那么接受长平就是一个错误,是赵国君臣贪图眼前利益的表现。这种观点非常符合生活中的一些习惯性思维,既然失败了,那么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很显然,这样的逻辑只能用来煽动乌合之众。但凡有点分析能力的人都不会被蒙蔽。影响战争胜负的事件有很多,不能武断的认为赵国处处范错,秦国处处占尤。具体事件还是要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体分析。

赵国接受长平只是造成了秦赵交战局面,而不能说直接导致了赵国战败的后果。因为秦赵之间,实力相差不大,从历次交战记录上也看不出哪方更强。鹿死谁手还是一个悬念。秦赵之战,绝不象美国出兵伊拉克,阿富汗那样。在秦赵最近的交锋中,赵国在於阈连败秦军。赵国是山东六国中的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秦国以统一四海为己任。两大强国之间的对决终究会发生。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在对决之前,谁获取的资源越丰富,谁在对决中就越有优势。秦国如此,赵国亦是如此。按照范雎为秦国做的发展规划,秦国的首攻目标是韩魏,韩魏之后将是赵楚,最后是燕齐。秦国攻长平本意是要消灭韩国,没想到赵国却突然接受韩国的上党,打乱了秦国的规划。秦国不得不提前考虑与赵国进行大决战,因为上党郡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它据守着邯郸的门户,并且可以俯视河南,河北一带。一旦上党落入赵国,会给秦国造成巨大的威胁。秦国兴动大军与赵国争夺上党,不单纯是斗气,同时也是在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