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长平之战(第5/8页)

赵王转了一圈没有借到一个兵,只好仰天长叹一声:“赵括啊,寡人就不了你,你自生自灭吧!”

赵括并没有悲观失望,在他的兵书上还写着:“置之死地而后生”。在他看来赵军现在虽然处于包围之中,粮草无继,生存危在旦夕,但士兵受到死亡的威胁一定会迸发出可怕的战斗力,凭借这股由求生欲望激发的士气赵军一定能够冲出重围,甚至肯能打败秦军。后来三国的马谡被司马懿包围在街亭的时候也做如是想。

赵括的判断部分正确,遭到包围的赵军确实做了非常凶猛的反扑,但是秦军的准备更充分,他们依托防御工事一次次将赵军打退,双方都损失惨重。

赵国的救兵没有到,而秦国的援军已经开到。秦王得知赵军被围,料定赵军一定会做殊死的挣扎,长平之战承载着秦国的国运,如果说前几年的伊阙之战、几(地名)之战,秦国还能输得起,那么长平之战若失败,基本上意味着秦国霸业的终结。秦王一狠心把黄河以东地区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征集起来,每人晋爵一级送往前线。

白起有了援军便能布置更稳固的防线。赵括屡次突围不成功也暗自纳闷:书上的理论为什么不灵了呢?赵军的形势越来越险恶,由于缺粮,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每天都有人饿死,失败情绪也开始蔓延。

七七四十九天过去了,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赵军的毁灭尽在咫尺,赵括决定亲自率军做最后的一搏。他从疲弱的士兵中挑选精力相对旺盛的组织成几支敢死队分散突围,躲在防御工事后面的秦军根本不屑于和这些饿鬼交锋,一阵乱箭袭来,赵军倒下无数,其中也包括赵括。

其余的赵军看到主帅阵亡,感到前途绝望,更由于对食物的渴求,他们纷纷投降了秦军,清点下来总共有四十万之多。长平之战以秦军的完胜结束,白起再一次创造了胜利的神话,等待他的是桂冠还是冷箭?那些俘虏将面临怎样的命运?敬请关注下文。

【5、屠夫】

秦军的弩箭无情地夺去了赵括的卿卿性命,不给他留下丝毫雄辩的机会。赵军因主帅阵亡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纷纷放下武器,老老实实做了俘虏。恐怕这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长期的饥饿之下,赵军个个面黄肌瘦,四肢浮肿,身体衰弱,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冲锋杀敌。

受降的场面颇为壮观,山谷里步满了赵军俘虏,足足有40多万。黑压压的一片,看着都眼晕。白起也没有想到能够一次性抓获这么多的俘虏。如何对待拿着武器的敌人,白起很有经验;如何对待放下武器的敌人,白起很没有经验,秦国的战争政策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处理战俘的内容。诚然白起杀过很多人,但都是在战斗中。可是眼前的这些都已经宣布投降了呀!白起倒宁愿他们继续战斗,那样就可以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把他们杀死,秦军士兵也可以拎着他们地脑袋回去邀功领赏,就像他们曾经许多次熟练地做过的那样。

白起注视山谷良久,从横横竖竖的俘虏中看出两字——“吃饭”。秦军的口粮依赖水陆交通长途运输,自用尚显不足,如何再分出一部分给数量庞大的赵军?况且赵军不可能简单的有奶便是娘,人言“赵卒多反复”,吃了秦国的饭能不能给秦国办事很是个问题,如果他们恢复体力之后与秦军为难,长平之战的所有成果都会付之东流。想到这里,白起下意识地想到了最简单,最彻底地解决办法——坑杀!

打定主意后,白起也不由的激灵灵打个冷战,周围的空气中顿时充满杀气。旁边枯树上乌鸦“哇”的一声,展翅飞走。

白起通令投降的赵军在一指定地点集结,说是便于集中供应食物,实则是为了便于集中杀戮。投降者的普遍心理莫过于交出自己的身体任由对方处理,当然杀死不包括在内。可以肯定如果士卒知道投降后死路一条,无论如何也要顽抗到底。可怜的赵军有个简单的梦想,在他们放弃抵抗之后,秦军能够看在他们投降的面上给他们一点食物,哪怕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