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长平之战(第2/8页)

一开始,廉颇并不信邪,在他的履历上有过战胜秦军的记录,抖起精神与秦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此时的秦军因一连数年的胜利,士气旺盛,王龁又是作风硬朗的百战将军。赵军在秦军面前没少吃苦头,先是一名叫“茄”的低级将官被秦军的火力侦察营临阵拍扁,后来又丢失两座堡垒、四名都尉。廉颇领教过秦军厉害,马上学乖,收缩防线,在长平城附近的山地大力加固防线,并严令赵军禁止出战。秦军对赵军壁垒群发动了几次攻击,没有取得什么结果,后来也对着赵军营地安下营盘,准备做长期打算。

此时此刻在长平这块弹丸之地上,秦赵两大强国总共聚集了近百万军队在这里决一死战。这一战事关两国国运,都使出了全部力量。谁也没有退路,赢得将拥有一切,输得将失去一切。不是铁锤,便是铁砧。

面对防守严密的赵军,王龁束手无策。在随后的时间内,双方始终没有过发生像样的战争,两军士兵隔着营地整日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实在无聊的时候就拉歌。秦军士兵唱一段秦腔,赵军士军就回一段棒子戏。一时间时光老人似乎忘却了人世间还有战争这种可怕的东西。

补给问题同时困扰着两支军队。赵国是个军事强国,但受耕地面积小所至,粮食产量有限,近30万张嘴的巨大食量不久就耗净了赵国的战略储备量。赵国只得向近邻齐国借粮。赵国认为是自己保护着齐国不受秦国刀兵之苦,无论从道义上还是现实考虑,齐国都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然而,赵国去碰了钉子,此时的齐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齐国。不久前齐襄王死去,齐王建继承王位。由于年幼,君王太后(就是齐襄王落魄时候泡到的那个女子君)执掌政权。君王太后虽然性格强悍,但是见识有限,在这个多难之秋竟然搞了个孤立外交,断绝了与周围国家的所有外交关系。

与赵国缺粮相比,秦国缺的不是粮食,而是运送粮食的手段。秦国奉商鞅变法为根本大法,农民的产量积极性居于全国之首,加之秦国在前些年的对外战争中获取了中国几个有名的粮食产地,因此秦国的军粮一直不是问题。秦国远征上党,粮食经渭河运到野王,在从野王经陆路运抵前线,这个过程漫长曲折,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效率非常低下。可以说,双方的日子都不好过。

世上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在没有战事的战场上,生活是枯燥乏味悒郁的,慷慨的赵国儿女只好收起慷慨的胸怀忍受着无聊的时光一丝丝挪步。雄豪的秦国武士也只好靠回忆往昔赤裸着上身,左手挟人头,右手握利刃,直扑敌人的战斗场面来打发时间。

战场上陷入僵局,朝堂上斗争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秦军大兵压在赵国边境,赵国的朝廷也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在廉颇接连吃了几个小败仗的时候,赵王计划增兵支援廉颇,主和派楼昌建议赵王不要与秦国作对,而应向秦国进献重礼以企求和平。主战派虞卿认为与其向秦国屈膝请和不如向楚、魏进献重宝以获得他们的帮助,三家协力抗秦不愁秦军不退。但赵王的骨髓中有太多的奶油和脂肪,而没有形成骨气所必须的铁和钙,他甚至没有经过审慎地权衡,就下意识地就选择了屈膝投降,与他当初答应接受上党的爽快形成鲜明的对比。

虞卿向赵王分析到:秦国发大军进攻赵国,并不是赵国主动送上的那点礼物就能满足得了,秦军的目的是要拿下上党,甚至要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王这才恍然大悟,但使者已经出发,身上带着赵国的文书,车上拉着珍贵礼品,那时候还没有电话、电报,赵王只有后悔的份。

面对赵国使者送来的满车礼品和言辞卑恭的国书,秦王笑了、范雎也笑了,之后范雎又与秦王相视一笑。秦王笑眼前的东西,范雎笑赵国的可怜,两人的相视一笑透露出这里面还大有文章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