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长平之战

【1、韩国甩出的包袱】

秦国的军队依然在马不停蹄地进攻韩国。公元前263年,白起率领秦军攻取了韩国的南阳。公元前262年,白起再次率领秦军攻占了韩国的野王。南阳与野王都是上党郡与韩都新郑联系的纽带。在从公元前265年到公元前262年的四年时间内,秦军通过连续作战终于实现了隔离上党的战略目标。

接下来谁都知道秦军必然要发动大军一口吞下孤立的上党。范雎早已算定,两支大军同时从秦国派出,一支指向太行陉为吞并上党作最后准备,另一支指向荥阳,威胁韩国本土,迫使其不敢出兵救上党。

区区上党剽悍的秦军面前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助,像一个被无良母亲抛弃的可怜孩童。韩国不但不伸出援助之手,连同情的眼泪都没有,反倒想将上党送给秦国,落得个顺水人情,以求本土的片刻安宁。阳成郡代表韩国出使秦国办理了交割手续。虽然韩国抛弃了上党,但上党人没有抛弃上党。听说韩国中央政府要把上党送给秦国之后,上党民情激愤,强烈谴责政府不负责任的行径,纷纷表示要与暴秦周旋到底。太守韩锺顺应民心,拒绝将上党交给秦国,同时修守战之具,准备迎接秦国的进攻。韩国不但不引导上党民众抵抗秦国,反倒撤掉韩锺,该派冯亭为上党太守,希望这次人事调动能确保上党安全地落入秦国手中。

冯亭背负着不光彩的使命,踏上了上党这片燃烧的土地。刚到上党,他也被这里民众所散发出来的抗秦热情点燃,马上由一个懦弱朝廷的普通官员变成了一名为民做主的抗秦义士。

要想不被暴秦统治也太容易了,只要将全部上党百姓不分男女老少,全部武装起来,与秦军决一死战,直至全部战死,就能实现目的。然而作为一名父母官,这样做既不高明,也不负责。上党百姓应该能够光荣的生存下去,而不是痛快地死去。

冯亭想出了一个计策:将上党献给山东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如果赵国接受,秦国必然将矛头指向赵国,而赵国也必将联合其他国家与秦国展开争斗。背靠赵国这棵大树,上党才有可能逃脱被秦国占领的噩运。

冯亭的使者向赵国表达了这个意思,赵孝文王召集大臣对此事进行了讨论。一般性的意见是:赵国不应该接受上党,因为上党是秦国蓄谋已久的猎物,志在必得。如果赵国接受,便意味着要与秦国交战。在秦强赵弱的形势下,与秦为难不是好事。更进一步的意见是:赵国迟早要与秦国碰在一起,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上党若落入秦国手中,下一个受到攻击的将是邯郸,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占领越多的资源意味着日后与秦的对决中胜算越大。上党是上天赐给赵国的礼物,不拿白不拿,拿了不白拿,况且赵国与秦国的历次交锋中并不占下风。

第一种意见以平阳郡赵豹为代表,平原君赵胜则代表了第二种意见。最后赵孝成王采纳了第二种意见,接受了冯亭献上的上党郡,还封冯亭为华阳郡,赐给食邑万户。使者报告了情况,冯亭留下了惭愧的眼泪,“土地的主人是上党的百姓,我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私利而出卖土地?”于是谢绝了赵国的好意。

秦国听说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上党,大为光火。秦国没有理由不生气,这就好比,一个帅哥辛辛苦苦追求某个美女,眼看就要追到手的时候,却被另外一个男子抢走。

秦国没有话说,赵国,战场相见吧!

【2、陷入僵局】

有趣的是,赵国竟然不知道抢走秦国码子的后果,平原君赵胜只带着少数人马去接受上党,然而秦军已经像一只瘪红了眼睛的恶狼时刻准备着扑上前去。平原君刚接受了上党,左庶长王龁率领着大量秦军已经杀到,上党守军猝不及防,只得向后退却,到了长平才与廉颇带来的四十五万援军相遇。极具战略价值的上党郡还没有再赵国手中捂热就被秦军夺走。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长平扼守着秦军通向邯郸的交通要道,并且地势险要便于防守。廉颇依托地势构筑了三道壁垒,准备做长期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