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魏国的来客(第6/14页)

这一年,范雎并没有干干呆着。他利用吃、穿、住暂时不愁的有利条件,干了许多事情。比方说,最主要的,养好了身体;其次,反思以前失败的原因;再次,对秦国的政局与秦昭王的心理进行调研。范雎跳出纵横之士的专业限制,运用头脑风暴,渐渐地对自己所处的历史环境有了个清晰的认识。秦昭王自登基以来,从没有独掌过权柄。年龄小的时候,宣太后摄政。后来长大行了加冠礼,按照秦国的政治传统,太后应该交出权力。可是宣太后难以割舍对权力的酷爱,对秦国的政治传统置若罔闻。秦国的政治格局没有变,依然是宣太后掌内,穰侯,华阳君,而泾阳君、高陵君四人掌外。他们五人合力将秦昭王架在空中。近些年来,秦国的对外战争取得了无数次的胜利,但与秦昭王无关。军队的事穰候说了就算。秦昭王所能做的最多是代表秦国出席国际会议。前段时间,穰候不经秦昭王批准,就调动秦军为自己干私活。秦军越过韩魏,冒着被人断后路的危险为穰候夺得陶邑附近的刚、寿地区。穰候封地的扩大是建立在秦昭王不满的基础之上。

秦昭王并不窝囊,他的身上流淌着嬴秦家族勇武的血液。他的幸运是在天下最强大的国度里做国君,他的不幸是这个王位是在几个强悍的男女扶持之下获得的。幸与不幸,不是秦昭王能决定的。既然无法选择过去,那就想办法改变将来吧!秦昭王无时无刻不想夺回政权,做一个独断乾纲、名副其实的秦王。权力斗争一向是零和游戏,除了从他人手中夺得,没有别的来源。成年以后,秦昭王利用自己的地位优势,一点一滴地从宣太后、穰候手中攫取权力。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孤独的。满朝文武,秦昭王谁都指望不上,因为穰候布下了一张大网,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被消灭在萌芽之中。内心深处,秦昭王在呼唤一个帮手,给他出谋划策,与他并肩作战,直至冲出权力的桎梏。

推销任何产品都是,有欲望才能有市场。开发市场其实就是发觉欲望、引导欲望、满足欲望的过程。范雎经过一段时间的韬光养晦,终于揣摩到这一潜在的市场。这种本领是学不来的,纵横学教材上不会涉及,老师也不会传授。20多年前,苏秦来秦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个市场,只是就国事,天下事反复试探,最后只得无功而返。

于是范雎给秦王上了一封书信,道:“臣听说明主的治政原则是:有能力的人给官,有功劳的人赐禄,所以才能节制群臣,驾驭天下。因此昏庸之人不敢冒充官职,贤能之士也不会埋没于尘土。就臣而言,如果大王认为臣的言论有可取之处,就请给臣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如果大王认为臣的言论一无可取,久留臣于秦国也于事无补。昏庸的君主总是以个人喜好进行赏罚,英明的君主则代之以功罪。我的胸脯无法抵挡利剑的穿刺,腰部也不能承受斧钺的砍剁,因此绝对不敢跟大王说些不确定的事。

优秀的医生能过确定病人的生死,圣明的君主能判断事情的成败。有利则图,无利则舍,不确定的就尝试一下,这是太阳之下公认的办事原则。那些至关重要的事情,臣不敢写在信上。浅显的事情又不足道。这也许是臣的表达能力不强,也许是推荐我的人地位卑下。如果都不是,那么请大王牺牲一点休闲娱乐的时间,给我一次见面的机会吧,就一次!如果我说了等于没有,甘愿领受死刑。”

范雎的信通过王稽传到了秦王手中,秦王看后,非常高兴。这封信虽然不少官腔,也还有纵横家的痕迹,但却透漏出一个重要的信息。秦昭王有难言之隐,范雎字里行间绕着秦昭王最关心的问题打擦边球,好像在暗示:我知道你的隐衷,我有解决方案,留给秦昭王的是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