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减法从这里开始(第3/14页)

农耕的中国人很早就对土地有一种狂热的崇拜,土地很早就被看作神圣的事物,来自土地的启示一直倍受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的关注,还记得晋文公重耳逃亡中的故事么?

重耳逃亡在卫国的时候,一行人马极度饥饿,于是下车向旁边的农夫讨要食物,没想到正赶上农夫刚领教过主人的皮鞭,心里正窝着火无处发泄,看到灰头土脸丝毫不像达官贵人的重耳向自己讨要食物,农夫气不打一处来,对待他惹不起的人,供之以土特产,对待他惹得起的人,施之以土块。重耳被激怒要教训农夫,却被手下的一名大臣子犯拦住。子犯的解释是农夫向重耳献上土,意味着重耳马上就要获得晋国的土地。于是重耳君臣对着土块大事参拜。看在一旁的可怜农夫也不禁对重耳君臣肃然起敬,当他回家拿来土豆的时候,重耳君臣已经远走。

孙子一向以逻辑严密,思虑周全著称,但在这段文字中却没有对晋国六卿的综合实力进行全面的分析,仅仅从土地政策的不同便写下了对晋国将来的预言。如果说这只是一次巧合,那么另一位高人的预言却颇具影响力。

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王子历史上时而有之。但爱旅游不爱江山的王子却凤毛麟角。旅游既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职业,通过长期四处旅游,他成为春秋末期最著名的国际事务观察家,一些著名的论断经常见诸史料,曝光率及高。此人便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季札身材单薄,但却非常有智慧,而且品德高尚,受到父亲兄弟和国人一致喜爱。吴王寿梦有意将王位传给儿子中最贤能的季札,他的三个哥哥也有意承让,但季札认为与礼不符,坚持不受。于是寿梦立下规矩,将王位先传给长子,长子死后再将王位传给次子,次子之后是三子,最后王位就会顺理成章的到了季札手中。季札仍然不为所动,并且用离家出走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在大哥、二哥、三哥当政期间季札开始了四处游走。他先后会见了当时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三大贤人——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晋国的叔向,并就一个中心问题分别对三国的政治发表了看法。

他对齐相晏婴说:“你快点把自己的地产和权力还给公室,从此一心在家养老,不要再参与政治了。没有地产,没有权力,你就会比较安全,否则即将到来的权力斗争会将你卷进来,到时你的晚节将不保啊!”晏婴听从了季札的建议,通过陈桓子把地产和权力还给了公室,果然在随后栾氏、高氏发起的权力争夺中,晏婴落得个明哲保身。

后来季札又来到郑国见子产,两人一见如故。季札告诉子产,郑国的政治千头万绪,不久就要出问题,你最好还是按规矩办事,不要太激进,否则灾难就会降临到你身上。子产听从季札的建议,采取温和的执政路线,果然不久郑国国君死去,诸公子争立,子产也成为仇杀的对象。这时公子中有人出来为子产说话:“子产同志比较厚道,郑国之所以今天能继续存在下去,全是子产的功劳,坚决不能杀。”子产因此逃脱噩运。

离开了郑国,观察家又来到了晋国,先是拜会了韩、赵、魏、三家大夫,对他们说:“晋国最终会亡在你们三家之手。”临走的时候又告诉叔向:“老兄你注意点吧,现在晋君生活奢侈而没有威信,各家大夫实力雄厚,晋国迟早将会被三家瓜分。”

季札曾经神奇地预见了齐国和郑国的命运,这次对晋国的预言会应验么?

孔子这时候也站出来说道:“晋国失去了法度,快要灭亡了。晋国本应该遵守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度,作为公共生活的准则,卿大夫应该悉心维护它,百姓才能尊敬长官,长官才能维护住他们的家业。而现在却废弃法度而铸造了刑鼎,百姓都能看到鼎上的条文,还用什么来尊敬贵人?贵人还靠什么来守家业?贵贱没有了次序,还怎么能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