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战国时代,留下了很多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那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又有多少为现代人所了解?战国时人的价值观与秦汉以后又有多少相同,多少不同?图书馆里有许多种讲述战国故事、阐释战国故事的书籍,但,恕我直言,大多是按照传统的路子写就,而这传统却是在战国之后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以与战国时期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写战国。伟大领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导无疑是正确的,但要做起来,因功力不同境界也大有区别。清朝末年的洋务派已经提出洋为中用的思想,他们办新式教育,练新式军队、学先进科技,搞得颇有声色,到最后却无奈地认识到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没有政治体制的变革,他们的一番努力只是皮毛。学西洋如此,学古人亦是如此。战国时期是一段各国激烈斗争的时期,有许多故事可以作为军事学、谋略学、口才学、语言学中的案例,但这些也只是一层皮毛,没有战国士人那种强烈的进取心、积极的入世主义、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学来的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

《铿锵战国》记述了中华文明第一次转型期间最让人热血沸腾的一段历史。如何写战国,或许正如通用公司的商业理念——按照某一领域固有特点做生意。因此,我将向您讲述一段原汁原味的战国历史,尽管语言是现代的。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东西,我保证不让它们来干扰你的阅读,其实它们本应该一边呆着。你会看到西门豹破除迷信,其实是为了塑造新神;你会看到吴起一生都在扮演优秀雇佣兵的角色;你会看到商鞅的残酷也是历史的无奈;你会看到战国四君其实远不如传说的那样忠君爱国,他们的养士也有很大作秀成分;你会看到白起临死之前并不是受杀降不祥的报应,而是出于违背职业军人专业精神的自我谴责;你会看到经天纬地的范雎由于心胸狭窄贻误了秦国的人才培养;你会看到政治并不像吕不韦眼中的经商那么简单;你会看到纸面上的权术与现实中的权术并不一样,但你并不能说前者无用,如果不信韩非将用生命显示给你看。

作者是个爱好广泛、又爱显摆的家伙。文章中有一些西方历史、西方哲学、文艺理论、工程计算、心理学模型,泡妞经验,美其名曰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其实纯属扯淡,没有这些专业知识一样不耽误理解。

好吧,以上就算开篇词。

序言

如果说中国历史也有生命周期,那么春秋战国时代就是青春期。青春期总是会给人留下许多怀念——成长的阵痛、探索的乐趣、朦胧中的困惑、突破后的快感。这个时代储藏了中国人最多的精神元素,既是智慧的源泉也是情感的水库,以至于后世的人们经常从中汲取营养,使得春秋战国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总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时的人物率真可爱、热情奔放。既没有精神上的重负,也无须逃避,只需用用本来的面目去博取功名富贵。在前进的道路上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才学是唯一的凭借,成功是唯一的标准。成功者问心无愧,失败者也没有遗憾。如果不是战乱纷纷、生灵涂炭的残酷和一将功成万木枯的无奈,春秋战国几乎是进取者理想的奋斗时代。同样是乱世,相比于后来那么多昏庸暴虐的国君、丧尽天良的屠夫,无辜受害的百姓,春秋战国可以算得上是最有文化含量的乱世。

由于这种情况,作者个人认为要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就不能简单地将目光停留在英雄人物的刻画、战争场面的描述。当然英雄和战争春秋战国有之,而且更多、更精彩。除此之外,春秋战国还有其他时期少有的特点,比方说外交,比方说学术。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唯一真正存在外交的时期,那些精彩绝伦的纵横家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文化辉煌灿烂,各种流派争奇斗艳,诸子百家成为学术上的一朵奇葩。那时人们的价值观与独尊儒术后的人们绝不相同,与现代人却多有相似。这样说来,春秋战国虽然年代久远,但心灵上却与我们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