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二章 最后的遣唐使(第5/7页)

所以橘广相要求和藤原佐世辩论,论题是伊尹阿衡到底是不是位高而无权。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纵然是藤原基经也明白过来,其实就是藤原佐世信口雌黄拍马屁,然后自己信以为真地小题大做。

可正因为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所以绝对不能让步认输,即便伊尹拥有能够流放国王的实权,但在这风口浪尖上,咬了牙也不能承认这事,因为一旦承认橘广相说的是对的而藤原佐世说的是错的,那么自己这一罢工行为该如何解释?太政大臣藤原基经由于权欲熏心外加不学无术而上当受骗并大耍无赖?

于是藤原太政也不甘示弱,公开表示辩论就辩论。

这么一来橘广相倒有点困惑了,赶忙又翻了翻各种史书,确信自己掌握着真理之后,便也挺起胸膛,一副你要战我便战的架势。

辩论会的具体形式是这样的:橘广相和藤原佐世作为当事人,只负责亮明自己的观点,但并不参与辩论,详细的讨论交给九名以饱读经书而著称的博士,他们在一番论战后,将会各自投票选择自己所认为正确的观点,最后以票数多寡来决定胜负。

辩论的过程我们略去,直接说结果:9:0,藤原基经完胜。

这叫做强权战胜公理——博士也是人,大家都明白你把黑的说成白的没啥关系,但你要得罪了藤原基经那可是要遭殃的。

于是天皇只得被迫取消了先前发过的那道圣旨,接着再把橘广相给罢免。但与此同时,他也在日记里表达了自己万分不爽和屈辱的心情。

而藤原基经却并不肯到此为止,在橘左大弁被罢之后,他又进一步上奏天皇,要求将橘广相流放,以作为自己回来干活的交换条件。

这个实在忒过分了,因此天皇断然拒绝。

所以藤原基经继续罢工,双方就这么僵持了起来。

这种最高权力层之间的勾心斗角,在古今历史中很常见,从表面上来看跟此时正在讃岐过苦日子的菅原道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首先,菅原道真他爹菅原是善跟藤原基经有点交情。

其次,那个藤原佐世其实是道真的学生,他能当上文章博士,还亏了自己老师的举荐,不仅如此,这人实际上还是菅原家的姑爷,他老婆是菅原道真的女儿。

因为上述的这些关系,故而道真想要插手这次中央斗争也就名正言顺多了。

仁和四年(公元888年)七月,菅原道真修书一封,寄给了藤原基经。

信上先是对自己的倒霉女婿兼学生藤原佐世在京城弄出那么大的骚动表示了歉意,这纯属自己管教不严;接着又对藤原基经本人进行了高度赞扬,基本上能想出来的褒义词都给砌上了,活生生地把一个权奸给夸成了风华绝代的圣人君子,同时还不忘标榜一下自己,大意是我不在京城期间天子全靠您辅佐了,当然这话说得极为隐晦,并没有让基经本人感到任何不快;最后,道真笔锋一转,表示太政大人这几个月来您也该闹够了吧?差不多是收手的时候了吧?

之后,他再上了一道折子给天皇,表示藤原基经是难得的栋梁之臣,这次事件纯属意外,自己已经写信劝说太政大臣了,希望皇上在合适的时候给他一个台阶下,正所谓君臣和睦国之大幸。

宇多天皇当然是巴不得这事早一分钟解决,对他来讲给个台阶下压根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没有台阶可下,藤原基经本人一直窝在家里闭门不出,满朝文武也无人敢出声劝架,现在唯独这个小小的讃岐守站了出来,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劝得动太政大臣。

而另一方面,其实藤原基经也早就不想这么僵下去了,这家伙的初衷真的很简单,就是想单纯地摆个谱,他自己都没想到会闹成这副模样。自打双方卡在那儿之后,基经无一日不在等着天皇能来给自己一个台阶——比如学下刘备三顾茅庐什么的,可惜等了快几个月了都没等到,无奈之下只好为了面子而继续痛苦并僵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