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贰 第二章 最后的遣唐使(第6/7页)

现在既然菅原道真来信请求自己鸣金收兵了,那就干脆顺坡下驴买他个面子吧——谁知道这家伙是不是天皇背地里派来的求和使者?即便不是,他也不是外人,自己不仅跟他爹菅原是善勉强算个朋友,心腹加一族远亲的藤原佐世还是他的女婿,就算听他一回也不丢份。

数日后,藤原基经上奏天皇,表示自己不想再追究那橘广相了,而且也愿意以关白兼太政大臣的身份重新走出家门回到工作岗位,和以往一样地辅佐天子处理天下政务。

宇多天皇很感动——主要是对菅原道真。

因为此事的本质是藤原基经因为某件无聊的小事,和天皇闹了数月的别扭,不仅赶走了重臣橘广相还罢工示威,就在这紧要关头,讃岐守菅原道真一封信就解决了事情,恢复了和平。

你是天皇你也会感激他的。

宽平二年(公元890年),任期已满的菅原道真回到了阔别四年的京城,之后被任命为藏人头。

藏人头,就是天皇的秘书,主要工作是负责天子与大臣之间的各种沟通。

官不大,但地位很特别,属于皇上身边的贴心人。

宽平三年(公元891年),一代超级大权臣藤原基经因病医治无效在平安京去世,享年55岁。

这对于菅原道真而言堪称是春天降临的标志,因为原本一手抓着行政用人大权的基经现在蹬腿了,那么各种权力自然也就回归到了天皇手里,而天皇在掌权之后,第一个要提拔的,自然是当年帮过自己大忙的道真了。

宽平五年(公元893年),菅原道真出任参议。

所谓参议,系太政官一员,唐名平章事、谏议大夫,有参政朝议之权。简单而言,就是拥有能和天皇以及其他王公大臣坐在一个屋子里,讨论并参与国家大事的权力了。

也就是说,道真就此步入了最高权力的核心层。

他终于有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在菅原道真的辅佐与建议下,宇多天皇开始把眼光投向了民间,为了更好地了解老百姓们到底过着怎样的日子,他还临时设立了问民苦使一职。

问民苦使其实是地方检察官,早在孝谦天皇时代就有了,不过那时候主要是为了监视藤原仲麻吕有没有勾结地方土豪造反,而宇多天皇时则更多的是想知道民间的具体情况。

不管哪个时代,民间疾苦总是触目惊心的,所以天皇在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子民到底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后,痛下决心地表示,自己要通过努力,让老百姓们过上能吃大米能喝肉汤的好日子。

可惜没有了下文。

天皇其实也就是意思意思,所谓的努力,充其量是希望手底下那群当官的去努力,他自己本身实际上也就是三分钟热血,沸腾完了就该干吗干吗去了。

当年春夏,宇多天皇表示想派遣唐使去大唐,学习一下先进文化技术,最好再跑长安淘点儿稀罕宝贝回来。

纵观此时的日本,综合才华学识地位来看,最具备带领诸遣唐使赴唐,担任遣唐大使职务的,唯有菅原道真。

道真本人很兴奋,不是因为能当大使,而是觉得废除大唐制度的时候到了。

宽平六年(公元894年)九月十四日,左京大夫、左大弁兼参议兼第二十任遣唐全权大使菅原道真上奏宇多天皇,要求取消本次赴唐计划,不仅如此,他还认为,遣唐使这东西本身,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在奏折中,菅原道真表示,当年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如今已然是残花败柳了,说难听点就是坟中枯骨,灭亡就在眼前,所以压根就不再具备让日本学习的价值,这是其一;其二,大唐多年来藩镇割据四处战火,乱得很,一大堆日本人去了难保不被人砍死。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这条不在奏章上,而是菅原道真当面跟天皇说的,他提出了一个截止到当时,没有一个日本人想到或者敢说出口的观点,那就是迄今为止,日本所谓的以大唐为标杆全面仿照大唐,无非是水月镜花。这种不考虑本国情况一味追求模仿外国的做法,恰恰是导致了自己数百年来又穷又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