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壹 第五章 第一次外交战:倭五王的对华政策(第3/12页)

不光是刘裕,底下的宋国大臣们都很感动。

因为天朝历来都见惯了周边的那些小国每年拿着一堆不值钱的贡品跑中国来打算换取高额回赏,长此以往这几乎成了蛮夷们的生财之道。

虽说是天朝上国财大气粗也不在乎,可久而久之总会产生一些诸如蔑视看不起之类的负面情感。

而如今突然就来了这么一票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主儿,这当然会让人眼前一亮,顿感清新,好感倍增。

再加上在拜会刘裕的时候,我估计日本人也肯定没有少讲“太伯之后”这样的攀亲台词,所以对于当时定都吴地的南朝人而言,日本着实是一个既懂礼貌又可爱还贴心的邻家小弟。

元嘉二年(公元425年),倭王讃再度派遣使者,向刘宋献上了贡品。此时武帝刘裕已经不在人世,继位的是他儿子,宋文帝刘义隆。

和前几次一样,倭国使者依然是放下东西便走,最多跟皇帝寒暄几句套套近乎,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动作,压根儿不提回赏或是求封之类的事情。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倭王讃的使者又一次来到了建康。

对此中国人已经没什么好多说的了,因为都习惯了,大伙如例行公事一般地接待了来使,收下了礼物,寒暄过后留着吃了一顿国宴,然后客客气气地目送他们出了宫门。

虽说谁也不知道倭国人到底在打什么小九九,但至少有一点能够得以确认,那就是日本的各类技术尤其是航海技术,在经过一百多年后,又实现了一次飞一般的跨越,不然他们实在没可能渡海来朝得如此频繁。

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倭国使者又来了。但和上几次明显不同的是,这次的倭国使者穿戴非常朴素,一身白麻,脸上也充满着悲怆之色,仿佛家里死了人。

一问,还真是,倭王讃去世了。

此时的倭国大王,已经被换成了讃的弟弟珍,也就是日本历史上被称为反正天皇的那个。

看着一身白丧的使者,刘义隆连忙宽慰,说人吃五谷终有一死,你们也节哀吧,别太伤心了。要不这样,讃大王生前多次遣使朝贡,我们也没回送给他什么,现在既然斯人已去,干脆就来个追封,由我们天朝大国赐他爵位谥号,你看如何?

倭国使者听完,悲伤地摇了摇头,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老话:不用了,谢谢。

第二句则是新创:陛下,您真要封赏,就封赏给我们现在的大王吧。

其实这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追封不如现赏,做人嘛,实在一点的好。

所以刘义隆很大方地表示那也行,就封倭王珍吧,封他当个倭国国王如何?

倭国使者又摇了摇头,从怀里摸出了一块写得密密麻麻的木片,照着上面读出了让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虎躯一震的第三句话:“请求天子陛下封我家大王为倭国王,征东大将军,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以及慕韩六国军事。”

以上这句话,提到了六个地名,除了倭之外,其余五个都位于朝鲜半岛,而这五个地方拼起来,则是整个朝鲜半岛的南部,大致等于今天的韩国地区。

换句话讲,倭王珍(反正天皇)这次提出的封赏要求是:除了封自己为倭国王之外,还希望刘宋方面给予自己管辖南部朝鲜半岛所有小国军事的权力。

刘义隆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还是当年那个放下礼物便走,名都不愿意留的倭国吗?

看似一反常态,其实蓄谋已久。

日本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想要染指朝鲜半岛,这对于倭国而言,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梦想了。

方才提到的那五个地方里,有一个叫任那的,本是百济的领地,抑或是下属小藩,地理位置在百济和新罗两国之间,而在4世纪末的时候,倭国曾对百济用过一次兵,百济没打赢,被迫把那地方割让给了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