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卑微的奴仆(第2/6页)

宫中太监分等级,定品秩。自康熙十六年敬事房设立起,太监便分为总管、副总管,到康熙末年,明定敬事房设五品总管1名,五品太监3名,六品太监2名。雍正元年,定敬事房大总管为四品,副总管为六品,随侍处首领为七品,其余各处首领为八品。乾隆七年,按宫中现行则例定:“凡宫内等处太监官职,从现今四品为定,再不加至三品、二品以至头品。”从此规定,太监官职限定在四品以下,这对防止太监滥用职权,干预朝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到同治、光绪年间,揽权的西太后竟然破坏了祖宗家法,先在同治十三年,赏李莲英四品顶戴花翎,并加赏貂皮马褂。光绪五年,被任命为储秀宫四品花翎总管,赏月薪20两,接着,赏加为三品花翎,超越了祖制规定。直到光绪二十年正月初一日,李莲英奉旨被赏加二品顶戴花翎,月薪银为48两,真是平步青云。

按乾隆七年宫中则例规定,不同等级的太监,收入会有很大差别,大致如下:

四品太监,月银8两,米8斛(一斛5斗),公费银1两3钱;五品太监月银6两,米6斛,公费银1两2钱;六品太监月银5两,米5斛,公费银1两1钱;七品太监月银4两,米4斛,公费银1两;八品太监月银3两,米3斛,公费银7钱3分3厘;无品级太监略有区别,总的来说为月银3两,米3斛,无公费银。这些银两和米物,均由内务府造册,由户部支给。

清宫太监的收入确实不低,拿一个月银3两的普通太监来说,他一年可收入36两白银,要比当朝九品文官年俸33两还多出一些。不仅如此,这些御用太监遇有万寿、元旦、冬至三大节,或皇帝登基、大婚、亲政等喜庆日子,肯定要有不同的赏赐,那收入就更为可观了。难怪那些穷人要冒着生命危险给孩子净身,送进宫中做太监呢!

太监虽然有发迹的时候,但这些刑余之人,永远没有政治地位,被人瞧不起。因而,康熙皇帝曾说太监是“最为下贱,虫蚊一般的人”,乾隆皇帝也说太监乃“乡野愚民,至微极贱”。他们除了低眉顺眼,战战兢兢地干好本职工作之外,一律不准高谈阔论,哗论是非。

这些太监在宫内随时都要下跪,无论是在假山石上,沙岸旁边,台阶之上,有主子到来,或传谕旨就必须马上跪下,绝不允许抬头而过。所以,低眉顺眼是其天职。

太监的生理特征使性别变得模糊,发出的声音也发生变化。而他们的隐私部位,由于和常人不同,便要塞上大毛巾,无论冬夏都如此,以防尿液渗出来。倘换的不勤,将骚味传给主子,会遭到毒打。

太监入宫服役期间,为防止净身不彻底,要到宫外去“刷茬”。这主要是为宫里后妃的安全着想,怕太监入宫后再长出什么来。“刷茬”地点在景山东北角黄化门外,有一个大庙,庙墙后面有几排房。敬事房便安排在这里为每一个太监安全检查,遇有不合格的太监,要坚决刷掉,以免生出是非。

所以,在清宫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每年都有近3000名太监供役在紫禁城内,这些“虫蚁之人”,毕恭毕敬,丝毫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有低头侍奉主人。直到有一天他们老了,再也干不了活了,便被轰出宫去,挨度余生。

由于太监身体条件的特殊性,造成了其特殊的心理特征:阴险、狡诈、多疑、谨小慎微。他们往往想掺和事情,如果遇到没有原则的主子,那就麻烦了。比如,晚清的慈禧太后,就曾豢养了安德海、李莲英这样的不法太监,祸乱朝纲,威胁内廷,许多人饱受其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有这样的机会为非作歹,那些没有能力接近皇帝的太监,也只有规规矩矩服侍,认认真真做事,才会免于刑罚,更不要说兴风作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