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福祸相依的母子关系(第3/8页)

事败后,雍正帝大怒,一面幽禁允禟,一面更加恨憎宜妃。康熙大丧之初,雍正帝与众母妃同在大行皇帝棺前治丧。宜妃不但十分轻蔑雍正帝,还以身体不爽为由,乘软轿前往。雍正帝忍无可忍,下旨严斥:“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掖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儧越,于国礼不合。”于是,清宫词中也留下了记录:

大行遗柩在宫闱,宫眷哀号奉礼仪。

闻道嗣皇哀痛切,苦临先已责宜妃。

虽然不便对宜妃无礼,主要还是碍于是母辈,但也大大冷落了她。宜妃由于允禟的关系而大受冷落,又斗不过当今皇帝,只好出宫去了允禟的王府,从此销声匿迹。

奕之母孝静成皇后

历史上,还有一位母以子贱的女主,那就是道光帝的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比道光帝小30岁,14岁时,嫁给了44岁的道光帝。她一生生有3子1女,其中道光十二年生下的皇六子奕,曾使道光帝对她极为宠爱,在立皇储的问题上,曾有过考虑。所以自道光二十年孝全皇后死去后,她就以皇贵妃身份而主持后宫事务。不仅如此,孝静成皇后心地善良,又担负起抚养年幼的皇四子(咸丰帝)的重任。

咸丰登基后,因为立储的关系与六弟关系僵化,奕也因为没有当上皇帝而嫌恨咸丰帝,便想借孝静成皇后的身份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屡有所请,要求咸丰帝尊孝静成皇后为皇太后。咸丰帝考虑到抚养之恩,不得已尊晋其为康慈皇太后,需要说明的是,咸丰帝尊晋这个养母为皇太后,是在两可之间的,因为孝静并不是皇帝生母,老皇帝道光临终也无遗嘱。她能成为皇太后,完全是咸丰帝顾及了养育之恩。正在病中的孝静仅做了9天太后便溘然长逝,寿44岁。孝静一死,咸丰帝本应为其大办丧事,以报养育大恩。可是,他太厌恶奕了,便大大减杀了太后的丧仪:

一是不为其建皇后陵,而是葬入妃园寝,只将其升格为皇后陵,规制简约;

二是太后奉安大典,咸丰帝不护送,不亲临;

三是减其谥号为8字(本应12字),并不系宣宗谥号;

四是神牌不升祔太庙,只升祔奉先殿,只供山陵。

由上,我们看出咸丰帝先后做法是矛盾的。为了报恩,破例尊晋孝静为皇太后;而在其丧葬仪式上又大加减杀。什么原因呢?最关键的因素是孝静的亲生子奕䜣,他曾经是咸丰帝的竞争对手,咸丰帝一直对他存有戒心。减杀丧仪,实际上是做给奕䜣看的。

此外,其余几位清帝的生母,她们的命运也因儿子的登基而转折变化。

嘉庆帝生母孝仪皇后,原为汉军旗,乾隆二十五年生下嘉庆后,诏封为皇贵妃,生前未做过皇后,卒年49岁。

道光帝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有过3次生育,22岁时生下皇二子旻宁,被秘定为皇储。旻宁是清朝诸帝中,唯一一位嫡出皇子继承了大统。可惜,孝淑命浅福薄,于嘉庆二年去世,年38岁。当时,太上皇尚在,连丧事办得都比较委屈。

咸丰帝生母孝全皇后,钮祜禄氏,有过3次生育,道光十一年23岁时,生下皇四子奕詝。孝全是道光帝后宫中传闻最多的一位女主子,关于她的得宠,有诗为证:

蕙质兰心并世无,垂髫曾记住姑苏。

谱成六合同春字,绝胜璇玑织锦图。

可是,关于孝全皇后之死,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并虚构出许多情节来,使人莫辨真伪。《清宫词》中,记录下一首孝全企图毒死其他皇子,而使自己所出皇四子继承皇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