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近代史 第十八章 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第2/3页)

事势至此,无可如何。乃复派庆亲王奕劻(kuāng)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和各国议和。鸿章未能竣事而卒。代以王文韶。明年秋,和议成。与议的凡十一国。注818其条件是:

(一)派亲王大臣,赴德、日,表示惋惜之意。

(二)惩办首祸诸臣,开复被害诸臣原官。注819

(三)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城镇,停止考试五年。

(四)军火暨制造军火之物,禁止进口二年。注820

(五)赔款总数,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照市价易为金款,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偿还。注821

(六)划定使馆境界,界内由使馆管理,亦可自行防守。注822

(七)大沽及有碍京师至海口通路的各炮台,一律削平。

(八)许诸国驻兵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以保京师至海口的交通。

(九)许改订通商行船各条约。

后来通商条约改订的,有英、美、日、葡四国。(一)因赔款重了,许我加海关进口税至值百抽一二·五,出口税至七·五,而以裁厘为交换条件。注823(二)中国许修改矿务章程,招致外洋资财,注824及修改内河行轮章程。注825(三)中国厘定国币,外人应在中国境内遵用。注826(四)律例、审断及一切相关事宜,均臻妥善,则外人允弃其治外法权。注827(五)英允除药用外,禁烟进口。注828亦皆在此约中。又开商港多处。注829

其俄国,当奕劻、李鸿章与各国议和时,借口东三省事件与中国有特别关系,当另议。于是以驻俄公使杨儒为全权大臣,和俄国外交部商议。俄人要求甚烈。日、英、美、德、奥、意等,均警告中国,不得和俄人订立密约,交涉遂停顿。各国和约大致议定后,乃由李鸿章和俄人磋议。一九〇二年,奕劻、王文韶和俄使订立《交收东三省条约》。俄人许分三期撤兵。注830第一期如约撤退,第二期则不但不撤,反要求别订新约,且续调海陆军。一九〇三年六月,俄人合阿穆尔、关东,设极东大都督府,以亚历塞夫为总督。注831九月,俄兵复占奉天。而日、俄二国,作战于我国境内的活剧,就不可免了。

【注释】

注813 参看第二十四章。

注814 当时欲行废立,既惧外人反对;国内舆情,又不允洽;计惟有于乱中取事。当秩序全失之时,德宗已废,溥儁已立;事定之后,本国人虽反对,亦无可如何。至对于外人,则无论怎样割地、赔款,丧失国权,都非所恤。这是当时载漪等人所愿出的拥立溥儁的代价。其立心之不可问如此。说他迷信拳匪,还是浅测他的。见恽(yùn)毓鼎《崇陵传信录》。

注815 诏云:“朕今涕泪以告宗庙,慨慷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彼尚诈谋,我恃天理。彼凭悍力,我恃人心。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

注816 宣战上谕,在庚子五月二十五日,大沽失陷在二十一日。

注817 Ketteler。

注818 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

注819 首祸诸臣: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发往新疆,永远监禁。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赐自尽。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正法。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刚毅,大学士徐桐,前四川总督李秉衡,均已身故,追夺原官。被害诸臣: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联元,太常寺卿袁昶,均与各国宣战时,为载漪等所杀。

注820 诸国如谓应续禁,亦可展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