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主教们与建筑师们(第4/9页)

最终建造大门的任务落在了吉贝尔蒂一个人身上。他多才多艺,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他本来是学习做金匠的,但同时也是一名画家、建筑家和雕塑家。他设计过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窗户以及马丁五世和欧金尼乌斯四世的三重冕。他为乔瓦尼·德·美第奇设计了一个红玛瑙镶金浮雕,描绘的是阿波罗(Apollo)和玛尔叙阿斯(Marsyas);还为科西莫设计了一个圣物箱,用来存放三位已不为人知的殉道者的遗骨。接受建造洗礼堂大门的工作时,吉贝尔蒂只有23岁,待他完成所有工作时,已经快73岁了。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总是不断地修改重做,直到浮雕的成品达到他能实现的最完美程度为止。他对“最大限度地还原自然本来样貌”的极致追求让助手感到疲惫不堪。大门经过了22年的打磨才终于完工。为了庆祝此等大事,执政官们列队从市政厅前往教堂,向艺术家和伟大的作品致敬。[4]要知道,只有为了最庄严神圣的事件,执政团官员才会被允许集体离开市政厅。然而,庆祝仪式刚结束,吉贝尔蒂就马上回到布法利尼街(Via Bufalini)上与圣玛丽亚诺瓦医院(Santa Maria Nuova)[5]相对的铸造厂,着手设计洗礼堂的东门了。抱着建造出无法超越的杰作的决心,又经过了28年的精心雕琢,已经垂垂老矣的吉贝尔蒂才不得不承认他不可能再对作品做出什么改进了。于是描述《旧约》中故事情节的镀金铜板最终于1456年被安装到了洗礼堂的东门上。后来,米开朗琪罗就是被这扇门上的雕刻深深打动,并惊叹它们“配得上作天堂之门”。[6]

乔瓦尼·德·美第奇在吉贝尔蒂的第一扇门完工之前就已经是一位老人了,那时他还和科西莫一同安排了洗礼堂中另一件建筑杰作的建造,也就是为他的朋友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修建纪念碑。[7]乔瓦尼还非常关心育婴堂(Ospedale degli Innocenti)的筹款和修建。育婴堂是丝绸业行会为佛罗伦萨的弃婴们修建的医院。[8]除此之外还有圣洛伦佐教堂的扩建,这个教堂是公元393年由圣安布罗斯(St Ambrose)为神建造的,如今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圣洛伦佐教区的8位代表人物都同意出资在此建造家族小教堂;乔瓦尼更是承诺不但要建造家族教堂,还会承担圣器收藏室的建造费用。圣洛伦佐教堂和育婴堂的工程都被委派给了从罗马学成归来的布鲁内莱斯基。他迫切地想要展示学到的新技法,以此向吉贝尔蒂证明艺术可不只是铸造铜雕版而已。布鲁内莱斯基建造的圣洛伦佐教堂也不愧为文艺复兴早期的杰出建筑作品之一,它后来成了美第奇家族的家族教堂,美第奇家族成员的墓也大都设在这里。[9]

然而,布鲁内莱斯基最杰出的作品还要数大教堂的巨型穹顶。当时人们几乎认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穹顶跨域的直径达到了138英尺。布鲁内莱斯基通过对万神殿和罗马其他一些建筑的仔细研究,坚称自己可以建造出不需要任何支架支撑的完美结构。泥瓦匠行会指定的委员会认为他的说法不可信,而布鲁内莱斯基则还和以前一样暴躁易怒,不愿向委员会就他的建造计划做出任何说明。他强调整个项目必须由他全权决定,不允许任何没受过专业培训的官老爷干涉他的设计。甚至有一个故事是这么说的:布鲁内莱斯基带着一个鸡蛋去参加了委员们毫无建设意义的讨论会,他声称只有自己知道如何让鸡蛋立住。当所有委员都承认他们做不到之后,布鲁内莱斯基把鸡蛋的一头在桌上磕破,于是鸡蛋就立在了桌子上。委员们抗议说:“早知道这样,我们也能让鸡蛋立住。”而布鲁内莱斯基则回答道:“是的,就好比如果我告诉你们我将怎样建造教堂的穹顶,你们也会说出同样的话。”在随后的一次会议中,布鲁内莱斯基表现得更加嚣张狂傲,以至于委员们下令把他赶出会议现场。侍卫们把布鲁内莱斯基带出宫殿,直接扔到广场之上。布鲁内莱斯基仰面倒地。从那以后人们在街上看到他都会指指点点地大喊:“疯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