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刘备寄寓荆州(第4/4页)

但这些都是推测,诸葛亮此时26岁,尽管有些名气,但还没有任何官职,也没有建立起任何功业,年龄几乎长自己一倍、早已天下闻名的左将军刘备来访,说他故意不见,以试探对方,似乎可信度不高。而如果说诸葛亮并没有做好人生的规划,仅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也不符合他对待事情的态度。去了三次才见上,可能是碰巧了,在信息交流不发达的情况下,无法提前预约,诸葛亮又经常出门游学交友,刘备扑了两次空是可以理解的。

刘备第三次来到隆中时终于见到了比他整整小20岁的诸葛亮。见面后屏退众人,刘备直接问:“汉室衰败,董卓、曹操又先后专权,皇室奔难。我不顾德行和实力能否达到,想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连遭失败,以至于今天。然而我的志向没有罢休,您告诉我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对这个问题,诸葛亮显然已经做过深入的思考,于是一口气说出了下面一段很有名的话:“自董卓之乱以来,豪杰在各地同时并起,占州据郡,称霸一方,多得已数不过来。曹操与袁绍比,名气差,实力弱,然而曹操竟然打败了袁绍,由弱变强,其原因不仅是时机好,而且在于谋划得当。现在,曹操拥有百万大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确实不宜和他争雄。孙权占据江东,经过了三世,那里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有才能之人,孙权以之为外援,也不可谋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达沿海,东面和吴、会相连,西边和巴、蜀相通,这正是用兵之地,但是刘表没能力守住它,这是上天拿来要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夺取它?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而肥沃的土地,是个天府之国,高祖刘邦凭借此地建立了帝业。如今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那里人多物丰,刘璋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君。将军是皇室后代,声望闻于天下,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南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和好,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杀向宛、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打出关中,百姓怎能不拿着饭食、酒水来欢迎您呢?如果真这样,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以复兴。”

这段谈话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诸葛亮先通过对时局的分析,总结出兴亡成败的规律,那就是要成大事不仅依赖天时,更要有人谋,也就是说,要想成事,必须重视人才,再经过不懈努力,客观上的不利条件也是可以改变的。

久处下风的刘备很愿意听到这样的话,如果一切都由命运所决定,那么个人再努力也都无济于事了,刘备是个不服输的人,他认为诸葛亮说得有理。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就目前天下时局和各路豪强此消彼长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刘备规划出一个清晰的战略蓝图,那就是尽可能避开强大的曹操,想办法与正在快速成长的江东孙氏结盟,占据荆州,进而徐图益州,寻求三足鼎立之势。

这是诸葛亮为刘备做出的顶层设计,所谓最顶尖的人才,就是站得最高,看得最远,提出的方案无须繁复,却能一语中的。

听完诸葛亮的话,刘备感到豁然开朗,心中久积的抑郁一扫而空。诸葛亮进一步提出占据荆州和益州之后等待天下变化,到时候兵发两路,一路由荆州北上宛县、洛阳,另一路由益州攻击秦川,到那时天下可定,汉室可兴,更让刘备大为兴奋。在刘备的邀请下诸葛亮离开了隆中,开始了辅佐刘备建功立业的生涯。

刘备得到诸葛亮后非常高兴,感情日益加深,让关羽、张飞都感到了忌妒。刘备发现了这个问题,对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你们可别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