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刘备寄寓荆州(第2/4页)

比如,刘备的髀肉之叹,叹给关羽、张飞都没问题,叹给麋氏、甘氏二位夫人更没有问题,但叹给刘表,只能提醒刘表要更好地提防眼前这个人,这明显失策。

放在当初的许县,刘备断然不可能这么不谨慎,所以有人怀疑这项记载。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刘备是个英雄,也是一个凡人,酒喝多了,话就说了,作为一个性情中人,刘备也不会为说过的话后悔,就那么回事了。

到建安十二年(207),刘备寄寓荆州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

曹操率主力北征乌桓时,刘备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建议刘表趁机袭击许县,但刘表没有采纳。刘表的优柔寡断再次坏了自己的事,时局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强者善于抓住机遇,而更强者,没有机遇都要去制造机遇,像刘表这样让机遇一次又一次白白错失的人,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想一想也不是刘表没有战略眼光,或许他有自己的苦衷。刘表虽然不愿意投降曹操,但他手下几乎全是亲曹派,如果此时举兵北伐,手下又将是一片反对声,勉强为之,恐怕也没有什么好效果。

等到曹操北征得胜而归,刘表有些后悔了,对刘备说:“没有听你的,白白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刘备听了不以为然,对刘表说:“现在天下分崩,每天都在打仗,机会随时还会来,哪能就没有啦?如果今后能抓住机会,现在也没什么可后悔的。”顺境不喜,逆境不忧,不忿不怨,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这是刘备的过人之处。

就在这一年刘备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他有儿子了。刘备在生育能力方面似乎有问题,40多岁了,先后娶了几位夫人,之前都没有生下一个儿子。在新野期间刘备曾收养了一个姓寇的男孩儿做养子,这个男孩的舅舅也姓刘,是长沙郡人,刘备收养寇氏的这个男孩儿后,给他改名叫刘封。

刘备都打算将来以刘封为嗣了,但没想到在自己46岁时,甘氏突然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儿子的降生让刘备喜出望外,刘备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阿斗,大名叫刘禅。

刘备的内心里对人才有着深深的渴望。这是一个“拼”的年代,既拼出身和起点,也就是“拼爹”,更拼实力、毅力和运气,再有就是拼人才。在群雄争霸的情况下,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人才流动的方向就是霸业的走向。

人才也分高低,普通的人才固然也需要,但对刘备来说现在更需要的是最好的、最顶尖的人才。在武将方面,刘备已拥有了关羽、张飞、赵云、陈到等人,经过大大小小战斗的考验,他们已经成长和成熟起来,现在急缺的是替自己出谋划策的人,像曹操手下的荀彧、郭嘉、荀攸那样的人才,刘备认为曹操之所以不断取得成功,与这些人的贡献密不可分。

刘备的身边也有简雍、孙乾、麋竺、刘琰等人,但他们都还不是刘备心目中的那个人,遇到重要决策,往往还是刘备自己去拿主意,他急需能与荀彧、郭嘉匹敌的高级智囊。刘备在新野招兵买马,特别留心这方面的人才,还真的有所收获,来了一位很有水平的人,名叫徐庶。

徐庶原名叫徐福,祖籍在豫州刺史部颍川郡,原来是侠客一类的人,是出来混的角色,后来突然到学校读书,其他学生都不愿意跟他接近,徐庶态度很谦卑,每天都比别人早起,一个人打扫卫生,小心谨慎,刻苦学习,对经书义理的理解也很快,慢慢改变了大家的看法。

汝颍自古多奇士,徐庶为避战乱,与同郡好友石韬南下到荆州居住,听说刘备在新野招募人才,便前来投奔。刘备见到徐庶后非常器重他。刘备让徐庶再为自己推荐一些人,徐庶于是向他郑重地推荐了一个人,名叫诸葛亮,人称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