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高与居澳葡人有关《海录》口述者谢清高几则档案资料研究(第2/5页)

笔者在查阅东坡塔所藏汉文档案时,发现五份与《海录》作者谢清高有关的文件。由此可知,谢清高在乾隆末年至嘉庆十三年(1808)间,卷进了一场与定居澳门葡人的借款纠纷与官司。其葡方当事人是谢清高的房东叔侄。官司先打到澳葡当局,继而又诉之于清地方官府。根据档案可知,当时谢清高又被称为盲清。这个称呼显然与他双目失明有关,可能是他街坊邻居对他的称呼。在档案中有时又写作谢亲高。

本文拟先按时间顺序,对上述档案略作介绍。所引档案编号均据上述编目提要,以便研究者查核。档案中提到的几位葡人名字的复原,据上述伊萨澳·山度士与刘芳女士之东坡档案编目。在此基础上,将研究谢清高的身世,并进一步探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居澳葡人社会与当地华人官民的关系的一些侧面。文后将此五份档案录出,供参阅。

第一份档案编号441,为缩微胶卷第9卷75份档,为清广州澳门军民府长官致澳门葡方“理事官”唩嚟哆的公文。

唩嚟哆乃葡文ouvidor的清代音译,意译为“理事官”,或“西洋理事官”,其意为“法官”。印光任、张汝霖在《澳门记略》中提到,澳门葡萄牙人“其小事则由判事官量予鞭责。判事官掌刑名。有批验所、挂号所。朔望、礼拜日放告。赴告者先于挂号所登记,然后向批验所投入。既受词、集两造听之。曲者予鞭,鞭不过五下。亦自小西洋来”。(注:赵春晨校注本,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第152页。小西洋,即葡属印度殖民地果阿。)这里的“判事官”即西洋理事官。谢清高在述葡萄牙时说,“其镇守所属外洋埔头各官,即取移居彼处之富户为之。亦分四等。一等威伊哆,掌理民间杂事”。(注:谢清高口述,杨炳南笔受,冯承钧注释《海录注》,中华书局,1955年,第64页。)此威伊哆即上述之唩嚟哆(西洋理事官)。冯承钧在其注释中将“威伊哆”误释为prefeito(州长)。(注:同上书,第68页。)

此份档案之前有受雇于澳葡当局的通事(注:据《澳门记略》记载,澳葡当局雇有“蕃书”二名,皆唐人。见上引赵春晨校注本,第152页。“蕃书”即通事。)书写的汉文题款:“十一年五月,安多尼·哥沙欠盲清布艮。”(注:按“艮”即银。)档案的内容为:澳葡当局唩嚟哆,向军民府(注:军民府的全称即上述之“广州澳门海防军民府”,驻前山寨。驻澳葡人称此为Casa Branca(“白房子”)。)报告,称一位在澳的华人“盲清”欠葡人“罢德肋·咹哆呢”(注:此名可还原为葡文Pedro António,今通常音译为“彼得罗·安东尼奥”。)一处位于“桔仔围”(注:其地位于今新马路(Avnida Almeida Ribeiro)西端。)房子的租金。军民府即命香山县追欠。香山县丞命遣传唤,发现盲清原名为谢清高。盲清答讯时称自己是嘉应州人,在澳门租葡人咹哆呢·啰吵(注:此人名字可还原为葡文António Rosa,今通常音译为安东尼·罗沙。)一间位于桔仔围的铺面开店,出售水果为生。每年房租为银圆七枚有奇。不幸双目失明。过去房东之侄咹哆呢·(注:此人葡名可还原为葡文António Fonseca,今通常音译为安东尼奥·方塞卡。)在交易布匹生意中,曾欠盲清银圆一百五十枚,日久屡讨未还。

嗣后咹哆呢·提出,愿对欠银每年支付利息二分。利息交至嘉庆四年(1799),此后又不复交纳。积欠两年后,嘉庆六年(1801),经双方协商后咹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