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井田制”到“经济统制”(第2/2页)

市场和国家的力量,各有长短和利弊。对于经济活动来说,绝对的国家参与和纯粹的自由竞争,都是不可取的。解决之道,是在两者的糅合当中找到一个“度”,一个国家和个人、官府与社会都能接受的度,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度。可西汉的“经济统制”政策是在政府对自由经济的否定之后推行的,带上了过强的国家色彩,短期内给西汉王朝增加了巨额收入。这是建立在经济活动质量的下降上的。比如国家垄断食盐经营后,盐价立刻上涨,质量却下降了;铁器国家垄断经营后,负责铁器生产的官吏倾向于生产利润大、见效快、面子上好看的大型器皿,而不是一般百姓需要的犁、锄头、小刀等小型铁器。此外,国营机构的服务态度、对科技创新的热情,都大打折扣,最后受伤害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信奉法家思想的汉武帝依然在追逐短期效益。他进一步创造了“算缗”制度,也就是向私营工商业征收运输税和资产税,向运营车辆、船舶征收一两成的运输税。商人为了避税,纷纷隐瞒名下的交通工具和财产。汉武帝又跟进推行“告缗”制度,鼓励民间举报逃税者,官府查封逃税者的财产。举报者可以获得查封财产总额一半的奖励。经此一闹,私营工商业顿时气馁,完全不是国营经济的对手了。

西汉明令禁止官吏私自经营工商业,此项政策也被后世王朝所继承。士大夫阶层是统治阶层,怎么能自降身份,去做社会末层的商人呢?所以士大夫阶层是耻于从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