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方法:换皇帝!(第2/3页)

吴氏被深深触动了,联想到韩侂胄之前三番两次劝自己出面主持内禅,她决定配合群臣的计划。吴氏叹气说:“大臣们想做大事,事顺则可。你传谕韩侂胄,要好自为之,务必仔细。”吴氏决定明日上朝,配合大臣们行动。关礼赶紧传旨韩侂胄。韩侂胄立即告诉了望眼欲穿的赵汝愚。

当时,星星已经慢慢爬上天空,临安城中炊烟四起。赵汝愚迅速发动所有力量,完成剩余的政变准备工作。他派人告诉殿帅郭杲和步帅阎仲,让他们连夜召集所部兵士分别守住南北内宫,以防不测;又通过关礼布置宣赞舍人傅昌朝等摸黑赶制龙袍。至此,政变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了。现在,赵汝愚反而担心赵惇突然出现在朝堂上了。

第二天,皇室贵胄和文武百官都聚集到太上皇赵昚的灵柩前。赵惇和李凤娘依然没有出现,赵汝愚松了口气。

事情变得非常简单了。赵汝愚率领百官恭请太皇太后吴氏垂帘听政。吴氏同意。赵汝愚再拜跪在地启奏说:“皇帝疾,不能执丧,臣等乞立皇子嘉王为太子,以安人心。”刚刚垂帘的吴氏现在已经有了处理朝政的权力,批准立赵扩为太子。

赵汝愚第三步是将赵惇几天前御批的“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个字公布于众,并上奏吴氏:“皇上决意退位,请太皇太后恩准。太子当为新皇。”吴氏说:“既有御笔,卿当奉行。”赵汝愚说:“内禅事重,须议一指挥。”吴氏说:“好,大臣们拟订诏书吧。”赵汝愚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抽出早已拟订好的诏书呈上。吴氏接过来一看,诏书上写着:“皇帝以疾,未能执丧,曾有御笔,欲自退闲,皇子嘉王扩可继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阅毕,吴氏说:“甚善。”赵汝愚随即传令将诏书内容公布天下。

至此,赵惇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废黜,成为了太上皇。宋王朝的皇位实现了更替。

赵汝愚捧着诏书和龙袍去见皇子赵扩,迎接他登基称帝。这时候发生了一点小状况,也是整个政变过程中唯一的一处意外:赵扩坚决推辞,不愿意当皇帝。赵汝愚等人也不答应,簇拥着赵扩来到大殿。赵扩挣扎起来,最后以至于绕着大殿的柱子逃跑。他一边躲避,一边大喊:“儿臣做不得,恐负不孝名。”赵汝愚在后面边追边劝说:“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今中外忧乱,万一变生,置太上皇何地!”最后,又是吴氏出面,呵斥了赵扩这个曾孙子。赵扩才极不情愿地停止了不成体统的奔跑。

众臣将赵扩扶入素幄,披上龙袍。赵汝愚率领文武大臣,列队再拜。赵扩正式登基,改元庆元,史称宋宁宗。太皇太后吴氏随即宣布撤帘归政,结束了只有一天时间的垂帘听政生涯。赵扩登基后,宋朝的政治乱局迎刃而解。赵昚的丧礼由新皇帝、孙子赵扩出面主持,朝政也得以继续运转。这次政变史称“绍熙内禅”。

当赵惇在宫中听到外朝皇帝朝会的钟鼓声响起,他非常清楚那不是自己吩咐下去的。到底是谁,敢大胆地动用天子礼乐呢?

不多时,有几个大臣过来拜见赵惇。他们称赵惇“太上皇”。赵惇这才明白:原来我已经不是皇帝了啊!这几个大臣是遵照新皇帝赵扩的意思,“恭请”太上皇出宫。赵惇没有反抗,也没有大吵大闹,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怎么事先也不告诉我一声啊?”

赵惇无可奈何地收拾起行囊,搬出皇宫。李凤娘也随丈夫搬出皇宫,成为太上皇后。继位前,赵惇对皇位充满了期待,甚至有些急不可耐。但在位的五年间,他毫无作为,没有从皇位中得到丝毫的享受或是快慰,只有无聊的辛苦和疲倦。当车驾缓缓离开皇宫的那一刻,赵惇有了父亲赵昚当年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赵惇过了六年单调的太上皇生活后,郁郁而终,史称宋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