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方法:换皇帝!

赵汝愚判定政局乱象非下猛药不能治愈。他和几位大臣密谋后,认为赵惇已经失去了在位的合法性,只有推举嘉王赵扩继皇帝位,才能打破混乱,更新朝政。问题在于赵惇自己不会出来禅位给赵扩,而赵扩又不是太子,这一套程序没法完成。赵汝愚决定以政变的方式,请出太皇太后吴氏,直接下诏宣布赵惇退位,赵扩继位。赵汝愚的政变计划得到了多位大臣的赞同。

发动宫廷政变离不开守卫宫廷的将领的配合。当时指挥禁军的是殿帅郭杲。赵汝愚尽管掌握着天下兵权,也需要联合他解决危机。但赵、郭二人彼此并不熟悉,关系更谈不上亲近了。赵汝愚怕郭杲到时不配合,很发愁。恰好工部尚书赵彦逾来访。赵汝愚和他聊起时局,谈到伤心处,相对而泣。赵汝愚想起平日里赵彦逾和郭杲关系不错,就向他透露了一点政变的意思。想不到,赵彦逾非常赞同发动政变。赵汝愚故意忧愁地说:“只怕到时候郭杲不同意,率军反对,怎么办?”赵彦逾拍拍胸膛说:“我愿意去劝说他,知院大人就等着好消息吧。”他决定晚点去找郭杲,第二天再来向赵汝愚复命。赵汝愚着急地说:“此等大事既然已经说出了口,岂容有所耽搁?”的确,政变是流血杀头的大事,哪还容得你过一天再去办。片刻的迟误都可能威胁身家性命。

赵彦逾马上去办,赵汝愚紧张得都不敢退回内宅,而是坐在大厅的屏风后,焦急地注视着大门,等待赵彦逾的身影出现。好一会儿,赵彦逾急匆匆地赶来了。看到他那兴高采烈的样子,赵汝愚明白政变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至此,政变的关键工作只剩下太皇太后吴氏这一关了。政变集团不仅需要吴氏的支持,还需要她按照祖制出面垂帘听政、废黜皇帝、新立赵扩。但是吴氏深居慈福宫中,极少与外臣交往,怎么才能让她赞成并配合政变呢?赵汝愚与徐谊、叶适等人商量,判断吴氏也对赵惇不满,极有可能赞同外臣的安排。问题是找谁去慈福宫里争取吴氏?

徐谊推荐了知阖门事韩侂胄。知阖门事是宫中管理宫门的中级官员,通常是由外戚担任。韩侂胄的母亲是太皇太后吴氏的妹妹,所以担任了此职,可以随便出入宫廷。由他去做说客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韩侂胄爽快地接受了外臣们的嘱托。他也对赵惇的所作所为不满,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希望建功立业,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外戚。他不敢怠慢,马上进入慈福宫,将外臣们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吴氏,劝吴氏答应。太皇太后吴氏当初答应主持赵昚丧礼就已经勉为其难了,现在听说要她出面“主持”废黜皇帝的政变,一口拒绝掉:“既然皇帝不答应,这件事情还能说什么呢?”

韩侂胄不死心,第二天又到慈福宫再次劝说姨妈吴氏。老太太还是不同意。

正当韩侂胄焦躁无奈地在慈福宫门口团团转、无计可施的时候,重华宫提举关礼正好经过,询问起来。韩侂胄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关礼指天发誓说:“韩公尽管直言不讳,关礼如果能够效力一定帮忙。如果力不能及,也绝不会泄露出去!”韩侂胄就把政变计划和遇到的困难讲了一遍。关礼当即表示要入宫劝说太皇太后。

关礼拜见吴氏后,二话不说,先泪流满面。吴氏问道:“你这是怎么啦?”关礼哭着回答:“我是在哭现在朝廷的乱象。即使是圣人在世,也不会料到会出现如此混乱的局面啊!”吴氏生气地说:“这不是你们这些小臣应该知道的。”关礼力争说:“此事天下妇孺皆知。今日宰相去位,朝廷所依赖的就只有赵知院了。赵知院早晚也会挂冠而去,到时候朝廷可怎么办啊?”吴氏闻言大惊:“赵知院本是宗室同姓,怎么会同普通大臣一样逃跑呢?”关礼就说:“赵知院之所以没有离开,就是因为还仰恃太皇太后您啊!如果您今日不出来主持大计,赵知院无所适从,也只有请去了。知院一去,天下复将如何,请太皇太后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