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第5/20页)

注51胡女士生于1913年,当时清朝虽然覆亡,但八旗官兵的俸饷尚未断绝,所说她父亲仍然“关领”银和米,是正确的。

注52“明火”不是指火灾,而是指遭强盗抢劫,即“明火执仗”之“明火”。

注53协和医学堂始创于1906年,校址设在东单北帅府胡同东口外的“文海”楼,附属医院在东单北新开路口内。

注541916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以12.5万美元购得北京东单三条胡同原豫亲王府的全部房地产,开始在此修建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举行奠基仪式,1921年全部建筑完成,原预算为100万至150万美元,结果共耗资750万美元。

注55这里说的草厂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北部,东起宝钞胡同,南至鼓楼东大街,北与草厂北巷相通。另外,北京崇文门外还有草厂胡同头条到草厂胡同十条。

注56东长安街的东单至北京站口这段马路中,有一条已经消逝了半个多世纪的胡同,即昔日的西观音寺胡同。1958年,因扩宽东长安街沿线马路,该胡同及两侧房屋拆迁,其遗址变成了今日的东长安街沿线的建国门内大街宽阔的马路及其两侧宽阔的便道。老北京原有两个闹市口,一个在东城,另一个在西城。西城闹市口扩宽后更名闹市口大街,宽大了许多却失去了原来的样子,已是名存实亡。东城闹市口随着开拓东长安街和北京火车站建设,已经消失得“名不存、实无影”了。〖HJ〗

注57即南池子大街的灯笼库胡同。

注58这里指的秦老胡同增家,是清代内务府大臣增崇的宅子,详见拙作《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中对增崇后人察奎垣的口述。

注59胡女士对于那桐家只是听说,所谓“那王爷”当然有误,但也可见那家当时在百姓眼中的煊赫排场。

注60康熙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封怡亲王,是除铁帽子王之外的又一位“世袭罔替”亲王。怡亲王府有新旧两处之分,胡女士这里指的是旧府,位于王府井大街路东。

注61无量大人胡同位于东城区米市大街附近,后称为红星胡同。该胡同6号是梅兰芳的房产,20世纪20年代梅曾在这里接待过瑞典皇室贵宾。

注62拨什库即领催,八旗小官,司文书、粮饷等事。

注63这里说的影匣,就是本书第二篇李清莲口述中提到的祖宗匣子,参见前文。由此亦可知到民国年间,很多京旗人家仍然保留着满族这种祭祖的旧物。

注64引自中国画报社、新世纪之光编辑委员会编《旧中国掠影》,中国画报出版社1993年版,242页。

注65朱家溍,字季黄,祖籍浙江萧山,生长于北京,著名文物专家、戏曲研究专家、清史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生于1914年,清史善后委员会成立时年仅10岁,吴女士这里说她父亲比朱家溍大十多岁,当是不差的。朱家溍青年时代已能鉴定书画碑帖。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家溍先生到故宫博物院从事鉴定研究和陈列展览工作60年。参与了故宫及国家购买的许多珍贵文物字画的鉴定,还曾主持国家一级文物、故宫太和殿金銮宝座的修复和原状复原工作。并将家藏的700多种珍贵碑帖和古代家具等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纪中锐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

注66吴志勤:《升平署之沿革》,载《文献论丛》“论述二”,故宫博物院文献馆1936年版,155~176页。

注67火药局胡同位于东城区西部,呈东西走向,西端南折。一共六条,东起火药局六条,南至北河胡同,北与火药局头条、二条、三条、四条、五条相通。因是明代火药局所在而得名。

注68东、西连房分别位于故宫筒子河北岸的北上门两侧,通脊连檐,房间高大。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规划局、北京市道路工程局展修猪市大街至北长街北口道路时,将大高玄殿前习礼亭及牌楼、故宫北上门和东西连房一并拆除,曾引发学术界的激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