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闻 历史是漫长的征途

《最后一课》到底有没有骗人?

有这样一个地区,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说不出具体的方位,但都记得它的名字:阿尔萨斯——洛林。

这都是因为一篇叫《最后一课》的课文。

我们还因此记住了:“法语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但是,这篇脍炙人口的课文记述的故事,绝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1

1871年5月10日这一天,曾经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法国在经历了普法战争的失败后,被迫与德国签订了耻辱的《法兰克福和约》。

这个和约规定,法国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三年付清。在付清之前,德国在法国驻军,驻军的军费由法国承担。

不仅如此,最让法国心痛的是,法国被迫割让出了重要的工业区阿尔萨斯——洛林。

法国作家都德

这也是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的历史背景。

我相信我们很多人还会记得课文的最后那一段: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段话,感动过包括我在内的无数人。

但是,如果告诉你,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简单呢?

2

这个故事,还得从阿尔萨斯——洛林的历史说起。

阿尔萨斯——洛林,在17世纪以前,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在这里,就不再费篇幅阐述神圣罗马帝国了,我们只需要知道“神圣罗马帝国”的另两个称呼——“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

1618年,日渐衰落的神圣罗马帝国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内战,进而将欧洲的主要国家全部卷入,一打就是三十年,史称“三十年战争”。

这场“三十年战争”使得神圣罗马帝国旗下的德意志各联邦损失了60%的人口,进而推动了整个欧洲从“铁板一块”迈向民族国家,被认为是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在这场战争中,法国迅速崛起,并且在战争中站在了胜利的一方。作为回报,他们从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中,得到了阿尔萨斯的大部分(除首府斯特拉斯堡),以及洛林的部分(梅林、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区)。

这还不算结束。

1688年,法国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作为当时欧洲最强国,又和神圣罗马帝国、英国、荷兰打了一架,一打就是九年,史称“九年战争”。1697年,法国与“反法同盟”签订了《里斯维克和约》,宣告战争结束——作为结果,法国吞并了整个阿尔萨斯。

来吧,看看阿尔萨斯―洛林究竟在哪里

又经过了69年,1766年,法国经过了一系列战争和交换,终于在路易十五时期,完全吞并了洛林。

至此,阿尔萨斯——洛林开始被法国收入囊中。

在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出的各个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迅速崛起,并一直对阿尔萨斯——洛林耿耿于怀,但当时的法国实在是太强盛,普鲁士也毫无办法。

1806年,年轻火力壮的普鲁士终于忍不住跳了起来,但他们面对的是全欧洲百年一遇的军事天才——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那一年的耶拿战役,法军大破普鲁士,拿破仑甚至准备将普鲁士吞并。后来在俄国的调停下,普鲁士国土面积被缩小一半,而且还要向法国赔款1.2亿法郎,并支付法军在普鲁士境内驻军费用5350万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