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杆子里出政权,跟李卫公学打仗【练兵出战】(第4/5页)

因为军法里“斩”的情况特别多,所以人们口头上一说“军法从事”,一般就是指“死刑”了。好在军法虽然严厉,对士兵们也有不少抚恤慰藉措施,比如:

营里有病号的话,每营指定一名军官,负责督查给他们做病号饭(浓汤稀粥之类)、军医巡回诊治给药、扶助他们行动。能走的病号派一人扶着走;病重不能走的,加给一头驴子驮着走;如果病得连骑驴都不能,就给二头驴和两个人,捆扎抬绑着他们走,总之绝对不许抛弃病号。一旦查出有遗弃行为,责任人和督查军官都要打一百军棍,如果恶劣到把病号活埋了,处死刑。对初发病的人和因病死亡的人,每天早晨督查官都要把情况上报行军总管。

如果士兵死在了敌境内,要挖一个深四尺的墓穴下葬,用酒祭奠,主将派人前往哭祭;如果死在自己国境内,也按上述礼节哭祭,并将其尸体送还原籍家里。

击破敌军所得到的财物、奴隶、马匹等,都应分给战士。每次收兵之后,副将、虞侯等人,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当着总帅面,平均分给战士们。

凡有功应赏的,不得拖延奖赏时间;有罪当罚的,限在三天内执行。

以上说的大都是日常管理,到了有仗要打的时候,从拔营行军到攻击交战,也都是有规例条理可循的。

比如行军时,要按次序走。向敌开进时,首先是右虞侯骑兵出动,其次是右虞侯步兵;再次是右军骑兵、右军步兵;再次是前军骑兵、前军步兵;再次是中军骑兵、中军步兵;再次是后军骑兵、后军步兵;再次是左军骑兵、左军步兵;最后是左虞侯骑兵、左虞侯步兵。

上述各军的骑兵都在步兵前一二里以外行进,遇到高地,就派四五名骑兵立在高地上瞭望,以防意外。右虞侯军是最先出发的,要担任设营、侦探道路、排除泥泞、修理桥梁渡口、查看水草等任务。左虞侯军是收尾的,要捍卫后军的安全,收拾遗留在路上的无主之物,排列队伍,整饬行军秩序,收容掉队人员等。左右虞侯军的任务要不时替换。

这是说的向前行军,如果是向后撤军,那么按照“后发先撤、前发后撤”的次序,后卫改前锋,负责在前面掩护身后友军撤退。严禁零乱拥挤地无秩序行进。

大部队迫近敌境后,各营无论驻军还是行军,都要在前方、后方及左右两侧,每距五里处派出两名骑兵侦察,十里处派四名,十五里处派六名,共是十二名侦察骑兵。各路骑兵要选择较高地点,彼此能相互望见,各拿一面形色特殊的旗帜。没见敌人时把旗帜卷起,发现敌人迅速展开旗帜挥动,以这种方式向本军传递敌情。派出最远处的侦察骑兵要骑最好的马,以免被俘。

侦察骑兵发现敌军出现下列十五种情况时,您这个大将军可以考虑下令攻击:

1.刚到战场,还没摆好阵形;

2.应该吃饭还没有吃饭;

3.逆风或面对阳光行动;

4.后到战场而没有占据有利地形;

5.行军秩序混乱,战斗队形不整齐;

6.兵力分散,戒备不严;

7.疲劳不堪,军容涣散;

8.大将不在岗位上;

9.长途跋涉没得到休息;

10.过河过到一半;

11.折腾太累没安顿好;

12.在险隘道路上行进;

13.自相惊扰秩序混乱;

14.遇事惊慌失措;

15.前后游移犹豫不定。

攻击的时候,应该摆出什么阵形呢?那要根据现场的地形和敌军情况决定,这里介绍一种“锥形战阵”。

还以五十人队为单位,队头(队长)站在最前面,他身后是掌旗的副队头,他的身后左右站立着两个傔旗(护旗兵)。护旗兵身后,四十五名士兵成三角形均匀展开,第一行站七人,第二行站八人,第三行站九人,第四行站十人,第五行站十一人。还有一个队副(押官),手执大陌刀,站在整队后面督战,见谁腿肚子转筋不敢冲锋,上去一刀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