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您倒是来打扮个看看呀!【史官制度】(第4/6页)

值班史官丙施施然把您领到放“实录”的房间,门一开,一股子陈年书蠹霉烂味直冲出来。这也难怪,终唐一世,“国史”也就修了一百多卷,而“实录”呢?

高祖实录,二十卷,贞观十七年七月撰毕奏上入库存;

太宗实录,二部各二十卷,上部贞观十七年七月撰毕奏上入库存;下部永徽五年闰五月撰毕奏上入库存;

高宗实录,四部共一百六十卷……

中宗实录,二十卷……

睿宗实录,二部共十五卷……

武后实录,三部共六十八卷……

玄宗实录,三部共一百六十七卷……

您已经涂改过的“国史”,基本上是纪传体的史书,跟后世我们能看到的《旧唐书》《新唐书》比较像。而您现在抽一本“实录”翻开看,会发现它以编年体为主,主要按时间顺序,罗列一个皇帝在位时发生的各种大事,更像是后来的《资治通鉴》那样子。

您说既然“国史”都修成了,这些材料为什么还留着?干脆一把火全烧掉算了?得,您这是打算“焚书”了?下一步是不是接着就要“坑儒”,鼓动全天下的读书人全起来造反?先朝基业,煌煌著录,几代人的心血,说烧掉就烧掉?别做梦了吧,还是老老实实一卷一卷查改“隐太子”“秦王”得了。

当然了,值班史官丙耐心地提醒您,我大唐风气开放,“实录”修成以后不禁人抄阅,这么多年下来,哪个皇亲贵戚重臣世家书香门第里没几本国朝实录,您打算把家里有书的都翻查个遍,一一涂改过来?就算您上奏天子,发动了大规模的收书改书运动,那什么,我大唐声威播散四方,那些新罗、日本、渤海、南诏、吐蕃及西域诸国的使臣到长安时,也往往要带走很多实录回国去学习借鉴,难不成要下国际通牒勒令那些国家也把唐实录全改掉……

闭嘴吧,给我改实录去。

又经过不知几年几月几日的挥汗奋战,高祖实录二十卷和太宗实录四十卷改完。刚刚长嘘一口气,当天值班的史官丁淡定地提醒您:“明公是否亦应修改起居注?”

“起居注”?这又是什么?

起居注嘛,就是史官们撰写“实录”依据的主要材料呀。

您那是什么表情?难不成您以为史官们写的“实录”内容都是自己拍脑袋瞎编出来的? “修实录”这活动隔十几年几十年才搞一回,谁的大脑能把这十几年间大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全记清楚?人家也要从即时记录的原始材料里找素材呀。“起居注”就是这些原始素材里最重要的一种。

笼统地说,“起居注”是逐日记载皇帝言行的一种文字记录,由皇帝的秘书“起居舍人”或“起居郎”每次朝会的时候拿笔现场记录,除了记皇帝当天说啥、做啥,还广泛记录一切与国家大政有关的人和事。这玩意儿存在时间很久,由汉朝到清朝代代延续,很好地保证了我国历史的系统性和严肃性。

起居注记满三个月就送史馆一次,所以数量比国史、实录更加惊人。值班史官丁带您进了存放起居注的仓库,您看着这满屋子纸张欲哭无泪,问到底有多少,回答:“到‘安史之乱’时,至少已经有了三千六百多卷……”

好吧,一咬牙,您揪着值班史官丁的脖子恶狠狠问:“类似这种原始材料还有多少类?”“呃,还真有不少,放手放手,让人家一边带您查看,一边娓娓道来。 ”

这一架子是“时政记”,一般是由宰相记录的与皇帝小范围谈工作的要点,每天送史馆一次。

这些纸卷是各种祥瑞,由礼部记录,每三个月报送一次;这些是天文祥异,由太史局记录并占卜吉凶,每三个月送报一次。

这上面写的是外国使节来朝贡的情况,每来一次,由鸿胪寺负责勘问那个国家的土地、风俗、衣服、贡献方物、距离远近、国王名号,报送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