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您倒是来打扮个看看呀!【史官制度】(第2/6页)

唐朝专门负责编撰史书的“史馆”,位于皇城甚至宫城内,离皇帝上朝、宰相办公的地方都非常近,是一处院落宽敞、藏书丰富、枣树成荫、办公硬件条件很不错的官方机构。在这里上班的史官们,理论上都是学识渊博、文采斐然、有见识、有思想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所持的证件门卡在皇宫管理处有登记,可以持证出入皇宫大门,当时叫“通籍禁门”,说出去也是很有身份的象征。

近几年,朝廷没组织大规模的修史活动,所以史官的人数不太多,像您这样的“史馆修撰”也就两三名。不过还有几位叫“直史馆”,类似于临时工,是一些有才华但是品级低的年轻文官,招进来干活,待遇不固定,也算是史官。

您这位史官头目进馆、召集员工、点名数人头,领导和下属们相互认认脸,常规程序走完,大家解散。您摸出皇帝口授的“史书标准版”,叫今天值班的史官过来,要求他给您“拿史书来”。

只见这位史官瞪大眼睛看您,再问一次您要什么。

“史书啊!二十四史里的唐朝这部分,哦我记得是有两本对吧,一本叫《旧唐书》,一本叫《新唐书》……哎不对……”

在您那一团糨糊的脑袋里,隐隐约约想起来,《旧唐书》好像是唐朝灭亡以后的五代时期才编撰的,《新唐书》的成书时间则更要推迟到宋朝了。那么唐朝还好端端活蹦乱跳的时候,这些史官写的都是什么?

值班史官好心地为您解了围:“明公是欲观看国史?”

松一口气,虽然您不明白“国史”到底是啥,还是先点头再说。值班史官进一步询问:“现在已经修成的国史超过一百卷了,明公您是要看哪一卷?还是从头到尾发奋通读一遍?”

这时候您灵机一动,坚定地回答,只要看武德、贞观(也就是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两朝)的国史——估计有“隐太子李建成”相关记载的也就集中在这两朝吧。

值班史官点点头,把您带到一间屋子里,推开门,只见满架满柜都堆叠着大量卷轴书啊……“国史前八十卷,起自义宁(唐开国时期),尽贞观末,皆在此处。明公请自便。”

国史一百多卷,前两朝的就占了八十卷?这是成心玩您呢?您郁闷地望着这十几袋子纸书,想到要自己一卷卷抽出来,依次查找有“隐太子”“秦王”及相关字样的词句并一一改掉,这工作量一个人完成也太为难了些。没办法,把值班史官拉到一边,悄声向他叙述了皇帝交给自己的私密任务,要求协助。

一听说您奉命来改史,这史官脸上顿时现出鄙夷神色。不过您的运气还不错,今天值班的这位史官甲,是性格比较随和、原则性不那么强的一位,如果换了刚烈正直的史官乙,当场给您摔脸子辞职不干出门大肆宣扬,连皇帝都一起闹得灰头土脸也大有可能。

“恕某直言,”史官甲尽量语气委婉地说,“明公所奉诏敕,所涉事务过于繁杂,履职回报无望。”

这意思是说您接受的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你才不信呢。不就是八十卷书嘛,皇帝又没规定完成年限,一卷一卷慢慢看慢慢改呗。这史官甲就是想偷懒不干活吧!

是,史官甲说,西京长安皇宫的史馆里,武德、贞观两朝国史是只有八十卷书,再加上可能还有一些抄本转送到东都洛阳的机构里收藏,这些都好说,慢慢改。可是我大唐风气开放,“国史”修成以后不禁人抄阅,这么多年下来,哪个皇亲贵戚重臣世家书香门第里没几本国朝史书,您打算把家里有书的都翻查个遍,一一涂改过来?就算您上奏天子,发动了大规模的收书改书运动,那什么,我大唐声威播散四方,那些新罗、日本、渤海、南诏、吐蕃及西域诸国的使臣到长安时,也往往要带走很多史书回国去学习借鉴,难不成要下国际通牒勒令那些国家也把唐史书全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