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艺术(第5/6页)

最后,现代钢琴被发明出来了。它是所有乐器里最为普及的一种,曾跟随热爱音乐的人们来到野外或格陵兰岛的冰天雪地。风琴是所有键盘乐器的始祖。当风琴乐手演奏时,需要另一个人在旁拉动风箱与之配合(如今这项工作已由电力来帮忙完成)。于是,当时的音乐家开始寻找到一种简便而不受环境影响的乐器,帮助他们培训诸多教堂唱诗班的学员。在伟大的11世纪,阿雷佐(诗人彼特拉克的诞生地)的一个名为奎多的本尼迪克派僧侣发明了一个现代音乐的注释体系,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在11世纪的某个时期,当人们对音乐的兴趣日益广泛,第一件键弦合一的乐器应运而生。它发出的叮咚的声音,想必和现代任何一家玩具店都可以买到的儿童钢琴发出的悦耳声音一样。在维也纳,中世纪的流浪音乐家们(他们曾被视为变戏法的人、玩纸牌的人的同类)于1288年首次组织了独立的音乐家行会。也就是在这里,小小的一弦琴被改进成现代斯坦威钢琴的直接前身,当时它被通称为“击弦古钢琴”(因为它配有琴键)。它从奥地利传入意大利,在意大利被改进成“斯皮内特”,即钢琴。其得名源自它的发明者——威尼斯人乔万尼·斯皮内特。到了18世纪(大约在18世纪的1709年至1720年间),巴尔托洛梅·克里斯托福里发明出一种“键盘式乐器”,使演奏者能同时奏出强音和弱音,在意大利语中,就是“pi-ano”和“forte”。这种乐器几经改进就变成了我们现代的钢琴“pianoforte”或者“piano”。

这样,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在几年之内就能掌握的便于演奏的乐器。它不像竖琴和提琴一样需要不断调音,而且比中世纪的大号、单簧管、长号和双簧管的音色要好听得多。正同留声机使成百上千万的人们迷上音乐一样,早期的钢琴也把音乐知识传播到更广阔的圈子。音乐成了每个有教养的人的必修课,王公和富商还拥有自己的私人乐队。音乐家也不再是四处流浪的“行吟诗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社会中备受尊敬。后来,戏剧演出也配上了音乐,这样现代歌剧也就诞生了。最初,只有少数非常富有的王公贵族付得起“歌剧团”的费用。可随着人们对这一娱乐的兴趣日渐增加,许多城市纷纷建起自己的歌剧院。先是意大利人的,后是德国人的歌剧给全体民众无尽的乐趣。只有少数极为严格的基督教教派仍对这一新艺术持有怀疑态度,认为歌剧造成的过分欢乐会腐蚀人们的心灵。

到18世纪中叶,欧洲的音乐生活进入了全面繁荣时期。此时,产生了一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名叫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莱比锡市托马斯教堂的一位普通的风琴师。巴赫为各种乐器创作了许多音乐,从喜剧歌曲、流行舞曲到最庄严的圣歌和赞美诗,为我们所有的现代音乐奠定了基础。1750年他去世以后,莫扎特继承他的事业。他创作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常常让我们联想起由节奏与和声编织的美丽花边。接下来就是路德维西·冯·贝多芬,他是一个充满悲剧性的人物。他给我们带来了现代交响乐,遗憾的是他自己却无缘聆听自己伟大的作品,因为贫困岁月的一场感冒使他失去了听力。

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贝多芬,对一个新的辉煌时代充满了憧憬,他把一首自己创作的交响乐献给拿破仑,此举却让他抱憾终生。1827年,他去世的时候,昔日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已退出历史舞台,令人热血沸腾的法国大革命早已成过眼云烟。蒸汽机的问世,使整个世界充满着一种与《第三交响乐》所营造的梦境截然不同的声音。

事实上,蒸汽机、铁、煤和大工厂构成的世界新秩序根本用不上任何艺术,油画、雕塑、诗歌及音乐毫无用处。旧日的艺术保护者,中世纪与十七八世纪的主教们、王公们、商人们都已经荡然无存。工业世界的新贵们忙于挣钱,受到的教育又少,根本没有心思去研究蚀刻画、奏鸣曲或象牙雕刻品之类的东西,更不用说去关注创造这些东西而对社会毫无实际用处的人们了。车间里的工人们整日听到的是机器的轰鸣声,也丧失了对他们的农民祖先发明的长笛或提琴乐曲的鉴赏力。艺术成了新工业时代的弃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幸存下来的一些绘画,无非是在博物馆里慢慢地等死。音乐则变成一小撮“艺术鉴赏家”的专利,他们将音乐带离普通人的家庭,带进了音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