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第3/5页)

各地财政都不支持中央政府,还反过来要钱。安徽都督孙毓筠派专使到南京来要钱,孙中山大笔一挥,批了20万元,专使拿着总统孙中山的批条去财政部领款,得到的答复是:库里只有10块大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中山只能饮鸩止渴——向日本借款。

孙中山首先想出让的是汉冶萍公司股权。汉冶萍公司是当时中国综合铁矿、煤矿和炼钢为一体的大型企业,日本早就垂涎已久。孙中山的提议遭遇了各方反对,尤其以当时的实业总长张謇最为激烈:其他项目都可以和外国人合资,唯独铁厂铁矿不行;如果一定要和外国人合资,唯独日本人不行!

张謇没劝住孙中山,最终愤然辞职。但最后在巨大的压力下,孙中山还是放弃了和日本合作。

张謇,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向孙中山辞职后,他选择了袁世凯政府,后出任农商总长,但在袁世凯称帝前愤然辞职

1912年2月3日,走投无路的孙中山又会见了日本政界和财界的联络人森恪,森恪提出:为防止俄国人南下,临时政府可以将满洲交给日本来保护,以此换取日本1500万元的资助。

面对这样荒唐的要求,孙中山竟然答应了。“余等希望将满洲委托给日本,而日本给革命以援助”[2] 。

然而,日本政府的答复更荒唐:钱不借,孙中山必须向袁世凯妥协,委托满洲的问题我们倒是可以继续谈。

之所以孙中山会做出那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是因为当时临时政府的财政已经顶不住了——革命军的部队,每天到陆军部领军饷的都有数十次,武汉前线的部队,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哗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孙中山拿什么来维持临时政府?

4

没有枪,没有钱,那么就比人心吧!

孙中山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和领袖,在当时应该是万众归心吧?

真的未必。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西方列强的态度——只取得局部胜利的革命军是否算革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列强是否承认他们的政府。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成立后的第四天,孙中山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表《宣告各友邦书》,希望各国尽快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一个月过去了,各国没有丝毫反应。

2月10日,美国驻华公使馆参赞邓尼正式回复孙中山:美国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

和美国持相同态度的,还有俄国和日本。日本的态度,在孙中山借款时其实已表露无遗,他们甚至宣扬要用武力维持中国的君主政体。

列强中,英国和法国没有表态。但法国和俄国是盟友,英国和美国是盟友。早在孙中山去英法借款时,其实已经可以揣摩出这两个老牌帝国主义的态度。

那么,不承认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列强希望承认谁?

早在武昌起义的第二天,美国的《纽约时报》就发表了社论,那篇社论里的一句话,其实已经表露了西方列强一致的态度:“袁世凯是唯一能将和平与秩序给予中国的人。”

外部势力不支持,那么内部呢?令人遗憾的是,不被国际社会承认,又面临袁世凯的压力,孙中山的同盟会已经开始慢慢发生了分裂。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革命党人开始追名逐利,拉帮结伙,跑官要官,另一方面,同盟会骨干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已经开始策划成立新的政党,而张謇、伍廷芳等立宪派也成立了一个叫“共和统一会”的政党组织。黎元洪和武昌首义的革命党人之间甚至发生了流血冲突。

当初同盟会的骨干和各省都督之所以愿意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出于现实考虑:可以利用孙中山的声望获得列强的承认,并争取财政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