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第2/5页)

黄兴。1916年积劳成疾,吐血而亡,终年42岁

按黄兴的计划,革命军应该分三路出击汉口,结果第一路的成炳荣部把出击方向搞反了(因为成炳荣喝醉了),官兵们走冤枉路走得筋疲力尽,结果无法出击;第二路杨选青部根本就没行动,因为杨协统(旅长)当天结婚;第三路由黄兴亲自统帅部队,结果手下的甘兴典部带头溃逃,拦都拦不住。

北洋军攻克汉口,在与清廷进行各种讨价还价和恐吓威逼之后,如愿成为“内阁总理”的袁世凯在11月17日,又命令悍将冯国璋率军进攻汉阳——9天之后,汉阳陷落。

攻克汉阳后,清军完全可以一举拿下武昌,彻底端了湖北军政府的老巢,但袁世凯却下令冯国璋停止攻击。

袁世凯需要湖北军政府的存在,因为那是他和清廷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在之后的时间里,袁世凯的军队将炮口对准武昌,一边和革命党议和,一边逼清廷退位。其间不开心时,就下令向武昌城开几炮,震慑下革命党。

在袁世凯的军事实力面前,革命党人完全像是被他捏在手里的小鸟,根本动弹不得。

3

比拳头,比不过,那么再来看看第二个要素:钱。

对于百废待兴的政府来说,钱有时候可能比枪更重要。

1911年5月3日,孙中山(前排右二)在美国芝加哥召集会议,同与会者合影留念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1911年10月12日,辛亥革命刚刚爆发时的孙中山。

按照孙中山自己亲笔写的《革命原起》中记录,那一天,他并不在国内,而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一家旅馆里睡觉。

那天,孙中山一觉睡到中午,醒来后,得知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但是,孙中山并没有选择立刻回国。

他曾说过,自己最快20天就可以返回国内,亲自参加战斗“以快平生”,但他之所以没有那么做,是因为他认为此时他自己最大的作用,不应是在国内的革命前线,而应是在“樽俎之间”——去和西方列强应酬。

去和西方列强会面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筹钱。

孙中山首先写信给美国国务卿要求会晤,但没有得到任何回音。

随后他就离开了美国,去了英国,当时他希望能得到50万英镑的借款,但是,最终没有拿到一分钱。

随后他又去了法国,他试图向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贷款,但又遭到了明确拒绝,他得到的回复是:“四国银行团[1] 对此态度完全一致。银行团和它们的政府决定就财政观点方面严格采取中立,在目前情况下既不发行贷款,也不预付款项。”

孙中山无奈之下只能起身回国,在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

在孙中山还没抵达上海之前,就有舆论在说,孙中山这次回来,带回来很多钱,甚至还带回了军舰。而孙中山在抵达后回答《大陆报》采访时说:“予不名一钱,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与欢迎者在船上合影

革命当然需要精神,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行的。

在临时政府成立前,孙中山曾邀请民族实业家张謇担任财政总长(后出任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张謇给孙中山算过一笔账:要维持临时政府的运转,每年至少需要1.2亿元,但临时政府的收入,只有4000万,还有8000万的巨大缺口。

张謇告诫孙中山,要各国承认临时政府,一是看政府有没有统一的军队,二是看政府有没有能力支配财政。

但何止8000万,连计划中的4000万(3000万关税,1000万盐税),都收不上来。

为此,孙中山只能发行军用钞票100万,但因为政府信用不够,很快失败。随后又发行中央公债1亿元,结果只卖出去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