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10页)

亚当决定,他最好在记者会开始之前再看一遍爱默生·韦尔的新闻报道。桌上除了一堆邮件,还有一些早报。他捡起一份《底特律自由新闻报》和一份《纽约时报》,然后回办公室把报纸摊开,这次他要把韦尔昨天在华盛顿说的话一条一条地记下来。

亚当曾和韦尔见过一次,那时候,这位汽车界评论家在底特律做演讲。正如其他人一样,亚当·特伦顿也出于好奇去听了演讲,会前还经人介绍认识了韦尔。出乎意料的是,韦尔是一个魅力十足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一点儿也不像亚当想象中的那样傲慢无礼、鲁莽冲动。后来,韦尔走上讲台面对观众,也依旧风度翩翩、娓娓道来、头头是道。亚当不得不承认,讲演全程令人钦佩,从讲演结束后现场的反应也可以看得出来,很多观众都有同感——他们都是花钱买票进来的。

但也有一个缺点。任何有汽车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爱默生·韦尔的很多论点都是漏洞百出。

在批评一个高技术性的行业时,韦尔专业技能方面的不足暴露无遗,在描述机械功能时,他也频频出错。他提出的技术问题其实可以有许多种解释,可韦尔只是给出了一个符合他自己观点的解释。而有的时候,他又会泛泛而谈。尽管学过法律,爱默生·韦尔还是忽略了证据的基本原则。他将主观臆断、道听途说以及未经证实的依据当作真相摆出来。偶尔,这位在亚当看来年轻气盛的汽车界评论家还会刻意扭曲事实。他翻出陈年旧账,列出来的汽车缺陷都是生产商早就承认,而且已经修正的。他所做出的指控无非都是基于自己收到的那些不满车主的来信。韦尔只顾斥责汽车设计糟糕、工艺不精、安全设施欠缺,而并没有真正指出这个行业的难题,也没有认可近来业界为改善局面所做出的尝试。他看不到汽车生产商以及汽车从业人员任何的努力,在他的眼里,这些人只有冷漠、无视和邪恶。

爱默生·韦尔之前出版过一本书,名字叫作《美国汽车:有求不应》。这本书写得很妙,具备吸引眼球的特质,这也是他本人的一大特点。这本书果然成了畅销书,使得韦尔那几个月在聚光灯下备受瞩目。

然而后来,因为他好像也没有更多的话可说,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报纸上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他的名字,再过一段时间,就根本没有他的踪迹了。不受关注这件事,似乎刺激韦尔开始了新的动作。他对于被公众关注的渴望就好像瘾君子对毒品的渴求,似乎不论什么话题,只要能让他活在公众的视线里,他就愿意发表一番言论。他把自己称作“消费者代言人”,又对汽车行业展开了一轮全新的攻击,控诉某些车型的设计缺陷,并得到了媒体的报道。然而,这些事情事后却被证明失实。他劝诱一位参议员引用剽窃来的关于汽车公司成本的信息,但很快就被证明是无稽之谈。那个参议员立刻就傻眼了。韦尔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打电话给大城市的日报记者,有时候还会晚上打——聊的都是对那些恰巧印有韦尔名字的新闻报道的建议,但都是站不住脚的。结果,那些本来要靠韦尔获得精彩内容的媒体变得越来越谨慎,终于,有些记者就不再相信他了。

即便事实证明他是错的,爱默生·韦尔也像汽车评论界的前辈拉尔夫·纳德尔一样,从来没有认过错或是道过歉。相反,通用汽车却曾经因未经授权侵入纳德尔的私人生活而向他道过一次歉。韦尔始终坚持对所有汽车生产商的指控,有时候依然能吸引到整个美国的注意,正如他昨天在华盛顿所做的一样。

亚当合上报纸,瞥了一眼窗外的高速公路,目前交通等级应该到6级了。

片刻之后,内线铃声响了。“4位大老板已经到齐了,”产品开发部副总裁说道,“你要来做第5号吗?”在上楼的路上,亚当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抽时间给妻子打一个电话。他知道近来艾丽卡心情一直不好,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她比刚结婚的那两年要难接触许多。亚当有感觉,问题之所以产生,一部分原因是他每天都要工作,一整天下来已经筋疲力尽,以至于二人都无法享受身体上的快感。不过,亚当也觉得,要是艾丽卡能多出去走走,也拥有她自己的一番事业就好了。他曾试着鼓励艾丽卡自己找点儿事情做,当然他肯定会继续赚钱给她花。所幸,因为亚当一路平步青云,他们俩都没有金钱方面的压力,而且亚当今后还有更好的晋升机会,这应该是所有妻子都乐于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