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女娲治水(第3/5页)

女娲一听,叫众人随她快走。族人便与她到了山丘上,向里张望。见那洪水已经涨到族人所填的石土之处。女娲道:“不能在此呆了,我等快上山峰顶去!”

众人随女娲很快向更高处奔去。他们到了山顶,回头看那山丘、太昊村落与长屋,都早已淹没在烟雨之中。有族人道:“幸亏听女族长一言,走得早啊!不然太昊就没人了!”

女娲领太昊族人在山峰顶呆了两日,终于在饱受了风吹雨淋受冷受饿之后,盼来了雨消天晴。

女娲领族人从山上下来,先来到山丘凹处,见那洪水漫过的痕迹几乎与那山丘平齐。他们又来到太昊村,见那太昊长屋仍在,在风雨飘摇中依然屹立不倒,尽管原来的屋舍和巷路尚存,可乱石遍地,很多小树草坪皆被连根拔起。昔日这繁华之族,俨然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正在悲伤之中,一族人突然大声道:“女族长,在你所居住的长屋不远的泥坑洼地中,发现有一排脚印。”

女娲惊道:“大雨刚过,怎么会有脚印呢?难到……伏羲……伏羲……”她边喊边四处寻找。族人一听,也高喊起“族长”来。

那排脚印,正是太昊族长伏羲所留。当太昊的天空骤降暴雨时,伏羲正在这黄河的源头昆仑山上。昆仑山为远近山峦一处比较高的峰脉,云彩也只能到达此山的半腰。晴天从山顶向下望去,皆是延绵不绝的小山丘。阴天从山顶向下望去,则皆是黑白相间的云雾。伏羲在昆仑山顶,见远处太昊方向阴云密布,雷声不断,闪电不绝,心想不好,便辞别了昆仑,急往太昊部落赶来。虽然他脚步极快,也需几天几夜方能到渭水河岸边。此时渭河的洪水已经涨得又宽又高,大浪不断地向天咆哮,从此岸向彼岸望去什么也看不清。可伏羲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坐骑——一只大白龟,骑在白龟上横流跨河,又疾走一段路程方到了太昊。此时天空已晴,可他在太昊却没找到一个人影。只见到处是残石乱树、房倒屋塌之景象。他找到平日自己和女娲居住的长屋,并未看见妻子女娲、孩儿妊姒,也没找见母亲华胥以及卫队。他大喊数声也未见回音,眼中便有泪花横流下来。可一想,倘若族人真有不幸,也应活着见人,死者见尸,却为何不见一个人影呢?伏羲找遍全族,终于在一座倒塌的屋舍中,看见了一个族人的大腿,那腿本来是压在屋舍之下的,后经雨水冲洗露在外面。伏羲终于忍不住放声哭嚎起来。

伏羲哭泣之中,忽尔听见仿佛有人在喊他。他陡然停住,倾耳细听,果然是有人喊他。他喜出望外,飞步跑出,几乎与女娲撞了个满怀。在“伏羲”“女娲”的叫声中,两人终于抱在了一起。

女娲对伏羲道:“快,快些去母亲的屋,她可能已经死于屋中了。”

“什么?”伏羲很快跑到过去母亲所住的屋前,见母亲住的屋子早已塌了,他大喊了几声也听不见母亲的回音。他看见有很多的泥土、树枝、杂草散落在那里,就拼命地用手去又扒又拉。部落的其他人也上来帮助他。过了一会儿,伏羲便看见了深埋在土中的母亲的手、脚和头部。伏羲、女娲和族人都大叫起来。可是任凭他们怎么叫也没有用,华胥早已在这次地震中死去多时了。

伏羲怒眼看着女娲道:“地震时,你在哪里?怎么没管母亲呢?”

女娲和一些族人便将地震与洪水的情况讲给伏羲听。

伏羲听完女娲和族人关于地震以及女娲领族人抗洪补缺山丘的经历,竟然“噗通”一下向女娲跪倒在地。女娲大吃一惊。伏羲道:“此礼非为我个人,而是为了整个太昊华族部落。想我伏羲身为族长,却不能引领族人抗震抗洪。而你却能在族人危难之际,亲自带领族人,共同负载灾祸。尤其可贵,大难临头,不惊不惧,查找洪水之根源,抗阻苍穹之洪灾,补山丘之凹处,而救太昊出深渊。否则,洪水冲破山口,山洪更甚于毒蛇猛兽,会将太昊华族部落毁于一旦!我在昆仑山上,最怕的便是太昊西边那处山口,想不到我妻竟能在关健时刻将它冒雨填补上。真是一件人间奇迹!”